【摘要】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永恒的主題,金融創新是商業銀行健康持續發展的穩定基石。近年來,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和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商業銀行只有轉變觀念,大力進行業務創新,才能提高銀行核心競爭力,獲得長遠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進行了探討,以期有所借鑒價值。
【關鍵詞】商業銀行 業務創新 互聯網
一、前言
金融業務創新是商業銀行創新的最主要推動力。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業務創新上投入了較大的精力,推出了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涉及到儲蓄、理財、投資等各個領域,大大滿足了工商企業和社會居民的金融需求。但由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起步較晚,再加上金融管理體制、人力資源和科技水平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存在諸多問題,成為桎梏國有商業銀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業務創新力度不夠
盡管我國商業銀行在業務創新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大多是移植或模仿國外商業銀行的理念和產品,真正自主創新的比例非常低。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業銀行自主創新的成本,但由于我國的金融制度、經濟模式與國外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很多國外的金融產品在我國水土不服,效果大打折扣,商業銀行業務同質化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變,各商業銀行依然依靠價格策略在贏得市場。
(二)業務創新的結構不合理
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主要集中在中間業務方面。據統計,西方商業銀行經營收入的40%來自中間業務。而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主要集中在資產負債業務上,中間業務所占份額過少,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來源比較單一,但同時也說明商業銀行業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三)社會公眾金融意識不強
一直以來,社會公眾是我國商業銀行存款的主要來源,為商業銀行的業務開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和制約,我國金融消費者的金融意識淡薄,金融消費者對金融業務的偏好主要集中在存儲業務上,對銀行理財等業務的興趣不大。這也是商業銀行對進行業務創新積極不高的原因所在。然而,我們也看到,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金融意識的增強,我國居民的理財意識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有450家商業銀行發行了超過14萬只理財產品,存量規模超過了29萬億。另外,在2016年投資互聯網金融的人數也超過了487萬人,互聯網金融成交總量也突破了6800億。這為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之策
(一)轉變業務創新結構
商業銀行應該轉變業務類型不合理的現狀,改變以存貸利差收入為主的傳統盈利模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業務創新類型,提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能力。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理財領域的創新。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理財意識不斷提高,我國金融理財市場持續火爆,商業銀行在理財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商業銀行要在客戶細分和產品創新上進行積極探索,為不同的客戶提供適合的理財產品。例如可以專為退休群體打造適合老年人的理財產品,滿足他們對理財產品年限、收益和風險控制的要求,為他們的退休生活提供資金保障;可以針對特殊群體打造就醫理財產品,也可以專門針對抗風險能力強的新興中產階級打造適合他們的理財產品等。二是繼續拓展跨境業務結算業務。跨境業務結算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環節,也是商業銀行未來競爭的焦點。2016年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額超過了5萬億元,業務范圍涉及到直接投資、境內銀行境外貸款和服務貿易等,商業銀行應該把握這一有利時機,通過國內外兩個途徑來積極拓展跨境結算業務,可以在國外設置OTM機和POS機等,提高跨境結算的便利。除此之外,商業銀行還應該在網上銀行業務、代理業務、金融衍生品和信托業務等領域進行創新,不斷拓寬銀行業務創新的渠道,滿足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二)加強業務創新的風險管理
業務創新對商業銀行而言,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給商業銀行帶來利潤的同時,也蘊含著很大的經營風險。一旦銀行業務創新出現風險,不僅給商業銀行帶來巨額損失,也會嚴重影響商業銀行的口碑,降低公眾的信任度。為此,商業銀行要樹立風險意識,加強對業務創新的風險管理和控制。一是做好市場調查和預測。對商業銀行而言,業務創新是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還缺乏成功的經驗借鑒。為此,商業銀行要立足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同行業的經營現狀,對不同消費者的金融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推出有效的金融產品,最大程度的降低市場風險。二是加強內部風險控制。商業銀行要培育成熟的風險管理文化,上至銀行領導下到基層員工,都要建立風險防范和管理意識,能夠在日常工作中自覺抵制和規避風險;商業銀行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和防范體系,在授權制度和授信額度方面進行嚴格把關,降低商業銀行業務創新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三)大力提高科技水平
商業銀行的金融業務創新與科技技術發展息息相關,從我國第一張信用卡發行到現在,科技技術一直在推動著商業銀行的金融業務創新。目前,手機銀行、網絡銀行、POS終端設備的出現更是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理財、消費和投資模式,從某種程度上講,商業銀行的科技水平代表和決定業務創新能力。因此,商業銀行應該不斷的開展科技創新,積極研發新的網絡技術和金融電子技術,大力推進金融電子化的進程,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通過要采用衛星通訊技術、全國各級網絡和應用軟件組成自動網絡系統,這樣才能為廣大客戶提供全面、精確、方便的服務。當然,僅憑商業自身的能力,很難在科技創新上有新的突破。一方面,商業銀行之間要形成聯盟,通過加強資源共享,共同研發金融技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合作,為業務創新提供強力的技術支撐。
總之,與國外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相比,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還有較大的差距,包括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高、創新結構不合理等,但這也充分說明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商業銀行需要在轉變業務創新結構、加強創新風險管理以及大力提高科技水平等方面進行探索,切實提高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水平,增強銀行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商業銀行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舒煒,唐磊.商業銀行深化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探索與思考.中國城市金融,2016(2).
[2]陳相慧.如何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競爭力.致富時代:下半月,2010(12).
[3]朱鋼.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中國證券期貨,2011,(8).
[4]邢通.淺析中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6).
作者簡介:李艷(1982-),女,江蘇省南京市人,中級經濟師,本科,研究方向: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與風險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