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常錦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新技術的革命,儀器分析技術已經發展成為分析方法中的主導,在石油、化工、輕工、醫藥、食品、環保以及科技開發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在食品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中,《食品儀器分析技術》課程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中的一些儀器分析方法已經成為食品理化項目檢測中的重要手段。
課程的特點
《食品儀器分析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應用技術課程,涉及面廣。理論涉及到許多的其它學科,學生普遍感到比較抽象。該課程所講授的內容主要是大型精密分析儀器,價格昂貴,對工作條件和環境要求高,不能隨意搬動和拆卸,當講授到儀器組成結構及工作原理這部分內容時只能紙上談兵,學生認為課程難以理解。
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部分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價格昂貴,較難普及。即使購買,數量也有限,學生只能觀摩或者看教師演示,操作機會很少。但食品專業的一些核心課程如食品理化檢驗技術中的很多項目,必須借助儀器分析才能完成。加上目前儀器分析課程教學仍然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方式,“教師講得辛苦,學生聽得疲勞”。因此,《食品儀器分析技術》教學陷入了一種兩難的境地。
關于教改的幾點思考
基于《食品儀器分析技術》課程特點和教學面臨的困境,結合教育部“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和建設,引導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精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改的嘗試。
結合專業培養目標,選擇適合本專業的教學內容。《食品儀器分析技術》課程總學時為56,理論28學時,實踐28學時,因為《食品儀器分析技術》和《食品理化檢驗技術》課程中的檢驗項目有很大的關聯性,為了避免課程之間的重復,我們選擇光學分析法中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電化學中的電位滴定法、色譜分析法中的氣相色譜法為主要的理論教學內容。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適時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增加或刪減。實踐內容根據學校實驗條件與專業的食品檢驗工高級考證相應的訓練項目相結合來進行設計。
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現有實踐教學方式的不足,讓學生在掌握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得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從驗證性實驗向應用性實驗轉變
驗證性實驗過于側重于理論的檢驗,減少驗證性實驗數量,或將其向應用性實驗轉變,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如“氣相色譜中色譜柱H~u曲線的測繪”實驗,可以改成“氣相色譜分析條件的選擇和色譜峰的定性鑒定”,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初步了解氣相色譜儀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與操作技術;了解氣相色譜分離樣品的基本原理以及實際應用中如何選擇氣相色譜分析的最佳條件;掌握保留時間定性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礎上掌握用歸一化法測定混合物各組分的含量。這樣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就可以掌握氣相色譜分析的基本方法,而不是單純的分離理論,對于今后采用氣相色譜分析實際樣品也有了最基本的認識。這樣就將單純的理論驗證實驗改成突出基本技能訓練的實驗。通過這些較為簡單的應用性實驗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實驗儀器設備、常用測試工具的性能、操作和檢測方法,既加強了對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也為今后的各種實驗、畢業設計以及工程實踐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2)增加設計性實驗
分析儀器日新月異,但許多分析方法的原則基本是不變的,因此應在有限的分析設備上教會學生掌握儀器分析實際樣品。適當增加設計性實驗的比例,給學生一個實際樣品的分析目標,讓其查閱相關文獻,在文獻整理基礎上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來檢驗自己的實驗方案。如我們先做“有機化合物的吸收光譜及溶劑效應”實驗,對紫外分光光度計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引入一些相對簡單的科研項目或他們畢業設計時可能遇到的相似課題,如“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食品中常見的添加劑”、“食品中常見維生素含量的測定”等實驗。讓學生組成課題小組,小組成員對實驗項目進行細分,提出一個或多個范圍更小的實驗課題。然后在文獻查閱的基礎上提出實驗方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準備、方法調試、檢測和數據處理,在這個過程中就非常系統地學習了紫外可見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調試,掌握了實際樣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學生在獨立完成這種設計性實驗的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達到了培養學生研究性思維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考核是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檢驗,同時考核方式也起著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作用。在過去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是 “平時成績占20%,作業實驗報告占20%,期末考試占60%”等傳統的考核方式,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得學生養成“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的壞習慣。
在接下去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是否可以探索使用“課程論文與實操相結合” 的課程考核方式。某章節課程內容教學結束后,布置與該分析方法內容相關的題目,結合食品專業方向寫出小論文。所有課程結束后,要求期末時學生撰寫一篇課程論文。教師提前給學生布置課程論文題目,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查閱相關文獻。通過小論文和期末大論文的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為畢業設計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驗實操主要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現場實驗操作。每次課程實驗時,由授課教師與實驗教師到實驗現場指導和監督,并按照學生的具體表現給出實際操作分數,并結合每位學生遞交的統一格式的實驗報告冊給出課程的實操分數。課程的最后成績由項目小論文、期末大論文和實驗操作三部分組成。通過這樣的考核方式的改革,也許更能夠體現學生對該課程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
在食品安全受到高度關注的今天,食品的質量和安全更需要借助先進的儀器設備來加以保障,所以對于高職食品專業的學生來說,《食品儀器分析技術》課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同時,《食品儀器分析技術》又是一門理論抽象、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現代儀器分析方法的不斷更新及學校儀器設備相對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專業培養目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引進工學結合模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等教學改革的探索,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