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
摘 要: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脫節的現象,這一點對于教導基礎語文知識的語文教師來說應當不算陌生,并且長久以來,這一問題一直存在,其也逐漸成為阻礙學生提高自身詩詞鑒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師,應當對此切實負責,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中小學語文古典詩詞教學實現有效銜接,讓學生學習詩詞文化的興趣和效率更高。
關鍵詞: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銜接;教學策略
從理論上來說,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知識應當是循序漸進,呈階梯狀逐漸上升的趨勢,但是實踐中,我們發現這一教學的階梯存在著斷裂的現象,部分知識未能得到有效的銜接,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古典詩詞教學,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學古詩詞教學銜接的有效性,就成了擺在我們基礎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障礙,這一問題亟待解決。
一、中小學生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銜接問題
1.中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能力存在較大差異
這一問題主要包括: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見所聞存在差異等,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很難在較短時間內通過有效方法改變的內在因素,阻礙著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發展和推進。
2.教材中的語文知識存在教學銜接的困難
不同地區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并且其教材中涉及的內容也各有差異,在實踐中,教師常常會發現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有關詩詞方面的問題,會發生脫節的現象,一句“這首詩我們在小學沒有學過”難倒了不少的語文教師,這也為初中語文教師增加了很多需要補習的內容,從而影響古詩詞教學的進度。
3.教師教學方式的差異性
對于剛剛升學到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慣了語文教師講課速度慢、授課量少、反復練習、反復閱讀的古詩詞教學方式,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變換為讓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教學方法,一時間難以讓學生適應。
4.對于古典詩詞的考試內容存在的差異性
小學語文考試中,對于古詩詞的考試,其難度并不大,總體來說,多是給出詩句的上句,要求默寫下句,或者是要小學生對重點的字詞進行翻譯,但是這些翻譯的字詞也多是教材上明確給定的標準答案。但是初中古詩詞考試則不同,其考試的難度升級為學生對整首詩或詞的把握,最為重要的就是通篇翻譯課文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涉及一些古代字詞的專門用法,比如使動用法、通假字翻譯、被動用法等,因此,要求學生記憶的內容也就更多了。故而,綜上所述,加強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銜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迫在眉睫。
二、如何實現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銜接
1.避免脫節,激發學習興趣是關鍵
要想提高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銜接的有效性,首先筆者認為,應當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步。因為,無論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在之前的古詩詞學習中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或者自己克服過什么樣的困難,但是最為重要的是,他們現在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那便是初中語文教學。這也是他們學習初中語文古詩詞知識的起步階段,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為了避免在基礎教學的環節,使初中生落后于他人,教師應當在古詩詞教學中積極采用有效策略,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主觀能動性,不讓學生因為學習能力的不同而輸在起跑線上。
比如,在教導學生學習古詩《觀滄海》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初次接觸初中語文課堂的學生,熟悉了小學教師直觀動畫演示的多媒體教學方
式,再加上《觀滄?!肥且黄^長的詩歌,因此,如果教師采取純理論性的教學講解,勢必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學質量難以提升,PPT動畫風格的教學方式可以給予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在視覺和聽覺上共同引導學生,從而避免中小學古詩詞教學的脫節,提高初中課堂古詩詞教學質量。
2.關注教材知識的變化,實施有針對性教學
中小學語文教材知識的脫節現象,是導致古詩詞教學難以得到有效銜接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單純地存在一種初中生對教師所講的小學語文古詩存在未曾接觸的現象將會如何?那么如果我國所有的小學和初中均存在這樣的古詩詞教學現象,又當如何?其后果難以想象。因此,在語文詩詞教學中,我們應當時刻關注教材知識的細微變化,找到存在教學差距之處,教師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彌補,從而達到填補古詩詞教學空缺的目的。
比如,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的古詩詞課文中沒有相關的注解,但是從三年級開始古詩詞的課文開始添加了注釋,從四年級開始注釋中既有作者的相關創作背景介紹,也標明了作者所處的朝代,而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僅包含以前的各種注解,還包括課外背誦篇目的簡要賞析,從這一教材的變化中,我們可以讀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教材對于學生要求記憶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教師需要教授的知識也逐漸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在實踐中,我們應當積極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料,分析教材發生的細微變化,從而及時查缺補漏,盡量使學生接受到的古詩詞教學信息更加全面。
3.注重前期引導,逐步增加學習難度
教學的知識要講究遞進式,逐步增加難度等級的,但是在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部分學生由于剛剛來到陌生的學習環境,一時間難以接受大量的知識灌輸,因此,往往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成績下滑的現象。為避免這樣類似的現象發生,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簡言之,就是采取教師適應學生的教學原則,針對不同階段學生學習的能力,進行不同的古詩詞教學嘗試。
比如,在初中古詩詞教學的前期,由于學生在以前長期適應了教師說課式、逐句翻譯式教學方式,因此,教師不能盲目采用讓學生自由結合學習小組的方式,自主學習古詩詞知識,這樣的賦予學生極大自由程度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古詩詞教學終將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學的前期,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問題,一邊鍛煉學生的思維,一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逐漸適應了這種教學方式后,再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知識,包括自主閱讀詩詞、自主翻譯、自主背誦等,如此,可以呈現古詩詞教學的階梯性,實現難度的逐步
增加。
除此之外,在實踐中,我們語文教師還應當積極總結古詩詞教學經驗,古典詩詞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我們東方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文學歷史上也可以稱得上一絕,因此,作為中小學生一定要具有傳承和發揚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語文教師要盡最大努力縮短中小學古詩詞教學的距離,保證基礎教育階段古典詩詞文化教學實現有效銜接。
概言之,做好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銜接工作意義重大,但是我們也應當發現,在實踐中,難免會存在各種各樣阻礙教學有效銜接的問題,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的初衷,各級語文教師首先應避免脫節,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其次,關注教材知識的變化,實施有針對性教學;最后,注重前期引導,逐步增加學習難度,諸如此類的教學方式等,皆可本著科學、合理的原則,恰當嘗試,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銜接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湯世崢.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有效教學[A].教育科學組委會2016年4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
[2]王艷華.淺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過渡[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
[3]劉舒寧.淺談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格律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