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宇
摘 要:近年來,素質教育得到大力推進,英語新課程標準也對中學英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動機能激發(fā)并指引學生的學習,在英語教學中采用適當?shù)慕虒W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極為有益。
關鍵詞:動機;英語教學;教學策略
語言學教授Zoltan Dornyei說過:“動機既是開始第二外語學習的原動力,也是支撐隨后持久的學習過程的動力。”動機是學習英語的最強催化劑,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大的意義。基于學生現(xiàn)狀,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下列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動機。
一、設定合適的目標策略
根據(jù)自我效能感理論,一個明確又切合實際的目標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習者的積極性,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授課前應讓學生明確該堂課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對于后進生,一開始給他們設定的目標應當是與學生一起商討出的且易于實現(xiàn)的目標。在實現(xiàn)了該目標之后,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都會得到提升,甚至可能想繼續(xù)嘗試下一個目標,期待自己更好的表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歸因策略
根據(jù)歸因論,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的不同理
解,會對其之后的行為模式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付出,把失敗歸因于付出的不足,那么學生就能堅持繼續(xù)努力,反之易于失敗。
筆者采用了以下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歸因:(1)對于一貫成績落后且深懷愧疚的學生,引導他們認為部分原因在于外部,減輕學生的壓力。(2)對于成績不佳,并且歸因為自己不努力,然而事實上已很努力的學生,引導他們歸因學習方法需要調整。
(3)對于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才導致成績不好的學生,把重點放在讓他們增強自信上,引導他們歸因自己付出的努力不夠,讓他們繼續(xù)付出更大的努力。(4)有些后進生總把原因歸于外界不可控的因素上,筆者在教學中設計了一些活動,讓他們通過努力體驗到成功。之后,這些學生開始發(fā)現(xiàn)成績的好壞其實是自己可控的,漸漸也愿意努力起來。不斷重復以上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
歸因。
三、體驗成功策略
根據(jù)期望價值論,對成功的渴望是人的本能,是取得進一步成功的動力。同樣,每一位英語學習者也都期待學習上的成功,尤其對于后進生來說,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讓他們雀躍不已。
教師應盡可能地給每一位學習者創(chuàng)造體驗成功的機會。比如,筆者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單詞拼寫和讀音之間的緊密關系,幫助學生快速牢記單詞。發(fā)音和單詞在學生腦海里形成了強烈的聯(lián)系,難度就大大降低了。后進生也能體驗到成功,在練習中自然也更有信心和滿足感。在日常教學和作業(y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分層,既能讓后進生體會到成就感,同時又能讓優(yōu)生覺得有挑戰(zhàn)性。
四、競爭和合作策略
學習者之間的競爭和合作給其帶來了壓力,進而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產(chǎn)生了一定的激勵作用,是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筆者將班級分為12個小組,組員間互幫互學,每周在班級開展一些小競賽。筆者會記錄下每位組員在每次競賽中的表現(xiàn),讓學生能有一個自我競爭和對比,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組員間相互合作,也能推動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比如傳統(tǒng)的簡單詞匯聽寫比較枯燥,筆者采取快讀方式念出。聽完后,給學生以時間限定,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所聽內容進行整理,既提高了學生對單詞反應的速度,又提高了學生的速記能力。競爭和合作的方式讓他們覺得有挑戰(zhàn)性,在過程中又可以互幫互學。
五、激發(fā)好奇心和興趣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其實就是學生的內在動機,是最持久最強的動機。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若對學習者有吸引力,那么學生的動機就會得到充分激發(fā),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積極性。
筆者在教學中會安排一些趣味性的課程。比如,聽力訓練中,筆者把學生熟悉的英語歌曲Frozen進行挖空,做聽力填詞練習;把聽力練習與電影Titanic情節(jié)聯(lián)系起來;有時故事類的材料在播放到關鍵情節(jié)時,筆者會突然停下,要求學生用接龍的形式給出對結尾的猜測,然后繼續(xù)聽,讓學生把自己設計的結尾和聽力語篇所給的結局進行對比,發(fā)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六、及時的反饋和成就感策略
及時的反饋能幫助教師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有方向地用獎勵和懲罰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此外,根據(jù)強化論,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也是很有益處的。
一方面,學生每一次學習的表現(xiàn),比如在完成測試之后,筆者都及時給予細致的批評或者表揚,做到全方面、真摯地以多種形式呈現(xiàn)。即使是批評,也注意適度,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在心理上對教師有認同感。另一方面,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筆者要求學生每周在學習日記里總結所學到的東西,回想一周以來的成就。此外,學生還有機會在講臺前和所有同學展示和分享他們的成果。
教師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方面,必須以課堂內的教學為重點,結合課后的教育,綜合運用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教育也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學習和栽培。要做到真正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動機,提升需求,英語教師要盡可能地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教學策略,讓英語課堂活躍起來,這樣每個學生都能也愿意參與其中。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愛上英語學習,只有這樣,英語課堂才能散發(fā)出新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葛炳芳.關于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觀念、策略的一項實證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6(1):14-23.
[2]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105-1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