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達榮
摘 要:思維是數學的核心,初中數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表現為對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品質和能力成為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數學知識中蘊含著思維方法,而思維方法又影響著學生的知識學習,數學思維作為重要的基礎知識以及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橋梁,其有效的培養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活的數學認知結構,還能促進學生數學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的提升。主要從鼓勵學生獨立思維、引導學生善于思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四個方面,談談初中生數學思維培養的嘗試。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思維
數學科目對于學生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它豐富的內容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事物進行對比、類比、判斷、推理以及跨越時空的想象力。因此,也可以說,數學教學就是思維活動,思維活動應貫穿于數學課堂的始終。以下筆者就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一、鼓勵學生獨立思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自覺求知的內在動力,學生想要學好數學,首先就要對數學感興趣。傳統“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思維的活動,導致他們學習被動、積極性差、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思維的能力。如何鼓勵學生獨立思維,我認為,可以從激發學生的興趣上著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投其所好,設置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味濃郁的問題,指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日常的問題,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的價值,提高學習的內在需要。這樣,當學生碰到數學難題時,就會進行積極的分析思維活動。
此外,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儲備,受經驗思維的影響,思維容易雷同,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發表不同的見解,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二、引導學生善于思維
雙基是思維的基礎,沒有扎實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在數學教學中,到處都是概念、定理、運算、論證等,這些內容的學習,都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遷移能力和認識能力的提升。但如果學生對這些內容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機械套用,那么,學生獲得的只是知識,能力的培養將不復存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身經歷這些知識的由來過程,不僅要學生知道該怎么做,還要知道為什么這樣做,是什么促使你這樣做,讓學生善于思維。
三、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在學生思維能力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如思維清晰、條理清楚,在遇到一個數學問題的時候,能有條不紊地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分析、思考,應對“疑難雜癥”的時候,能不慌不忙地從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地逐一攻克等;如思維嚴密、有理有據,對于“字字珠璣”的數學公式、定理、法則等,除了識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探尋它的來龍去脈,了解它成立的前提條件、適用范圍等;再如思維靈活、舉一反三,當復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數學問題時,要多角度地考慮、求解,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也可以改變條件,進行“一題多變”的訓練,使學生思維靈活。不同的思維訓練方法會培養學生不同的思維品質,不同的思維品質會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和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點撥、啟發和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變學為思。
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思維活躍,那么就必須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用正確的方式打開思維、善于思維。對于敏捷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要訓練學生的數學運算速度,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抽象程度,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抽象度越高,說明越靠近本質,使用時檢索所用的時間越短,答題越快。在日常教學中,要對學生的答題速度做出要求。對于靈活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注意課堂教學的變化性,不僅要一題多變,還要一題多解,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能在遇到問題時多方面考慮,建立自己的思路,從而舉一反三,提高應用能力。對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檢查和調節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剖析自己的解題過程,如其中運用了什么數學思想、方法,有沒有更好、更簡便的方法,為什么選擇這個方法等。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讓每一個環節都形象、生動并具有創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思維,促進學生思維拓展。
參考文獻:
[1]明偉東.初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博覽群書(教育),2015.
[2]趙曉繞.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學園,20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