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
摘 要:初中階段,化學實驗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基本操作,同時了解實驗的原理。到了高中階段,學生不但要規范實驗,而且還應該具備根據實驗目的自主設計實驗,運用化學實驗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些能力是高中三年逐步培養的。
關鍵詞:實驗;銜接教學;實踐探索
實驗是化學學習的基礎,是學生認識和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和載體。高一是學生高中生涯的起始,高中化學新課程非常重視化學實驗。如人教版化學(必修1)的第一章從實驗化學開始,對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高一開始就應該重視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當然需要在新學期開始時做好由初中向高中過渡的實驗銜接教學工作。我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初高中實驗銜接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
建議。
一、高一新生在化學實驗中出現的問題
1.實驗操作不規范,基本技能差
(1)藥品的取用不規范。學生在做實驗取用藥品時“量”的意識淡薄,實驗中要求的體積或質量與所提供的實驗聯系不起來,認為做實驗時用藥品“多多益善”,經常嚴重超量,有時反而影響實驗效果。在取用和轉移藥品時操作也不規范,如從試劑瓶中取液體,標簽未向手心,取用固體藥品不知該用藥匙,紙槽還是鑷
子等。
(2)基本操作技能差。如用酒精燈加熱時不會正確點燃,熄滅和放置燈帽;在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不能正確使用滴管,不會震蕩試管;在做過濾實驗時不能正確使用濾斗內壁等。
(3)學生安全意識差。表現在安裝儀器、洗刷儀器、加熱固液體、聞氣體、防火防水放電、控制藥品流速及排廢等操作中有安全隱患。
(4)實驗善后處理不當。有的學生實驗完畢,把反應剩余的藥品倒入原試劑瓶中或隨意丟棄,造成藥品污染或浪費;有的學生對某些試劑用后處理不當,如使用濃鹽酸、濃氨水等揮發性的藥品后不注意及時蓋蓋密封保存,使試劑有效期成分逸出,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藥品;有的學生試管加熱完畢,未待試管冷卻就用冷水沖洗,導致試管驟冷破裂。
2.實驗表述能力差
(1)把性質表述成實驗現象。物質的一些性質是不能觀察到的,但是學生經常把它錯誤地表述成實驗現象。
(2)表述不完整。表述實驗現象,應該把反應的整個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現象都要完整有序地表述出來,而學生卻往往只描述部分反應現象。
(3)將物質的性質或反應原理與實驗方案混為一談。
(4)難以正確書寫實驗報告。
3.實驗觀察能力差
(1)注意變化明顯的現象,而忽視稍縱即逝的一些現象和一些細微的變化。
(2)只注重觀察實驗過程中的現象,而忽視對實驗操作順序、裝置特點的變化。
(3)只觀察不思考。
4.實驗設計能力差
具體表現有:設計方案不切實際,不具有可操作性;不會對實驗裝置作變通、創新,做到同一裝置多用途或不同裝置同用途,如尾氣吸收裝置的設計;對某個實驗不會多設計幾種方案,不會選擇最佳方案,如在鑒別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實驗時,設計方案不多且不夠優化。
二、對策思考與實踐探索
如何盡快彌補學生薄弱的基礎,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計劃作及時的調整,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案,通過一定時期的化學實驗銜接教學,為高中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規范基本操作,養成良好習慣
良好的實驗習慣與規范的基本操作一樣,是學生提升實驗能力和學好化學的基礎,需要在高中化學教學的起始銜接階段做出明確的要求并進行嚴格的訓練。
平時的“示范”如果規范,學生將來在預習實驗、書寫實驗報告時自然也會模仿、也會規范。大致做法及要求如下。
(1)遵守實驗室常規。(2)實驗要做好預習。(3)加強指導與檢查。(4)強化總結與評價。
2.改進實驗教學,實施實驗探究教學
實驗教學能驗證知識,加深理解,訓練實驗技能。實驗又是探究的重要載體,如何利用和開發現行教材中的實驗開展探究,實現實驗與探究的整合,從實驗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是每一位化學教師力圖思考并盡力解決的問題。
3.鼓勵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活動
結合高中化學新課標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在教學中安排一些形式多樣的學生課外實驗,如課外興趣實驗、家庭小實驗、實驗習題等,讓學生在課上、課下、校內、校外都有練習和實踐的機會,都能享受到實驗成功的喜悅,以達到增強興趣、提高實驗技能與能力,特別是學習化學的持續動力,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我體會到“實驗銜接教學”的實施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科質量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它不僅使學生獲得了實驗技能的訓練,更培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和能力。“以實驗引領的科教教學”是新課程理念下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的教學創新,而實驗銜接教學就是為了跟上變化的形勢而做出的必然選擇。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