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群
【內容摘要】朗誦,在詩歌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能夠深入理解詩歌情感。因而,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膽地盡情地投入到朗誦之中,并適時地對他們加以指導甚至親身示范,讓他們在準確把握詩歌豐富的情感后,感受到詩歌的魅力,由衷地愛上詩歌。
【關鍵詞】高中語文 詩歌教學 朗誦
朱光潛先生曾說:“要培養孩子純正的文學趣味,就要從讀開始?!痹姼柝S富的思想感情以及平仄、對仗、押韻的特質,使之具有鮮明的節奏,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粗淺地談談對高中詩歌朗誦教學幾點收獲。
一、把握作品的基調
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是一種剛勁豪放的基調。因此聲韻飽滿、氣勢磅礴豪邁才能讀出作者積極樂觀的信念和強烈的責任感。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很多人在朗讀時,僅僅把它理解為悲苦悲愁的基調,這未免過于片面了,實際上除此之外更有一種悲憤,是一種生不逢時但卻要努力掙扎向上的不屈?!鞍褏倾^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詩人登上賞心亭,面對這大好江山,國事堪憂,抱負難施,沉恨塞胸,郁結在內心的憤激之情終于不可遏止的噴發,“看了”“拍遍”是看了又看,拍了又拍,兩個動作寫心頭強烈的掙扎,為理想奮斗到底的堅持和不屈,在一次一次的堅守中飽含濃烈的愛國之情,所以在朗誦時應該加強音量,延長音節,準確品味作者的情感和情緒。
二、注意作品情感變化的脈絡
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如果單純地一悲到底,從開頭就悲傷地朗讀“大堰河是我的保姆”,那么到最后“大堰河死了”的更悲痛的情感就無法升華。所以開始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這只是艾青在獄中想起大堰河后介紹大堰河,應該用平淡的語氣,之后大堰河是如何養育我關注我愛著我,這里既有傷感又有一種溫暖和親切感,最后一生的悲苦大堰河死了,作品到這里這種悲傷才達到真正的高潮,升華為對大堰河以及像大堰河一樣勤勞樸實善良而又命運悲苦的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真誠贊美。情感的起伏變化決定了朗誦時注意情感變化脈絡,切忌通篇一個調子一樣情感,須要有層次感、有起伏,情感才更飽滿。
三、研究情感細節以及情感復雜性
如陸游的《釵頭鳳》上闋中的“錯錯錯”下闋的“莫莫莫”,如果分析不仔細,就難理解作者六個字所傳達的情感,“錯錯錯”表達的是自己當初“不敢逆尊者意”而最終“與婦訣”的悔恨和悲痛,一連迸出三個“錯”字,是錯誤,是錯落,更是錯責?!澳背诤藓捅赐猓袧M懷的無奈:明白自己還愛,卻又不得去愛;明明不得去愛,卻又剪不斷這愛縷情絲,只能罷了,罷了,罷了!在朗讀“錯錯錯”最后一個“錯”一定要重沉,“莫莫莫”最后一個“莫”相對于前面一定要弱要輕。
四、尊重個性化誦讀
個性化,首先在誦讀中經常表現在對部分語句的重復,反復詠嘆的方式渲染更為濃烈的感情。如《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最后一句誦讀時可以處理成“夕陽西下,夕陽/西/下,斷腸人/斷腸人在/天/涯。”這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殘陽下,在秋風里,在古道旁,瘦馬相伴,愁腸絞斷,路在何方……這種變化后的形式完美呈現內心沉重的凄苦悲涼。
其次在節奏、語氣上不同,感情表達側重點也有所區別。如岳飛的《滿江紅》既可以這樣處理“怒發/沖(較重)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期盼),仰天(重)/長嘯,壯懷(低沉)/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憤慨),八千里路/云和月(憤慨)。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激昂)!”岳飛面對破碎的山河,想到百姓的苦楚,茍活者的議和,他的憂愁,他的忠憤在此噴薄而出。也可以是“怒發/沖(較重)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期盼),仰天/長嘯(重),壯懷(激昂)/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低沉),八千里路/云和月(憤慨)。莫(重)/等閑,白了(重)/少年頭,空/悲/切(重)(勸誡、警醒)!”著重表現作者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急切心情。
誦于口,染于心,潤物有聲。朗誦,可以增長智慧,修養身心;朗誦,可以讓人認識美、欣賞美,啟悟人性美;朗誦,可以開啟成功之門,享受快樂人生。
(作者單位:安徽省當涂縣石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