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潔琳
摘 要:深入研究新時期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對于提高高校審計工作的有效性,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新時期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應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建立高校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審計管理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信息化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終身化追責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動態化激勵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社會第三方獨立審計機制。
關鍵詞:高等院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8-0099-02
隨著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度的不斷加快,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據統計,2015年我國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9 518億元,比2010年增加3 889億元,增長69%,其中國家財政性高等教育經費達5 930億元,比2010年增加2 965億元,增長100%,高等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高校在占有大量財力資源的同時,需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建設促進高校實現財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而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有效途徑。2015年2月9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意見》,從預算管理、內部控制、責任追究等方面規定了高等院校審計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為提高高校審計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深入研究新時期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對于提高高校審計工作的有效性,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我國高校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實踐中,高等院校作為國有資產的使用主體,在預算執行以及財政資金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不乏典型案例,特別是諸多一流高校也存在預算執行以及財政資金使用方面的問題。例如,教育部2014高校審計情況發現,教育部本級及其下屬單位、高校共涉20項問題,涉及審計存在的問題的高校不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涉及的問題表現在違規使用經費、違規招標、財務科目不規范、占用下屬單位車輛、出訪團數目超標、違規持股、違規出租房產獲利、超額發工資等方面。例如,北京大學存在的問題包括2013—2014年,挪用專項經費953.61萬元,用于支付下屬學院租用校內房產使用費,其中2014年62.24萬元;未經批準,將專項經費1 217.09萬元用于基礎學科以外院系經費支出;同時,該校還存在個別部門、人員虛列支出的問題。
高校可能出現違規的行為風險點較多,例如在公務支出、科研經費管理、國有資產處置、建筑工程招投標管理等環節都容易出現違規問題。實踐中,通過審計發現高校在公共財政資源利用方面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科研經費用于非科研項目支出、項目招投標管理機制不健全、項目預算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等方面:
1.科研經費用于非科研項目支出。近年來,隨著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工程的實施,國家對高等教育的科研支持力度逐年提高。例如,管理科學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平均支持力度由20萬元提高到約50萬元。然后科研實踐中,科研經費用于個人消費等科研支出的情況較為普遍,嚴重擠壓了科研項目支出。
2.項目招投標管理機制不健全。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斷增多,然而,有的高校或者缺乏根據自身情況制定適用的項目招投標管理制度,或者執行國家相關制度不到位。
3.項目預算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在美國、德國等教育發達國家,預算管理上升到國家法律的層面予以保障和實施。而在我國高等教育實踐中,項目超預算成為項目管理的常態,不僅存在項目財務支出超預算的情況,項目實施進度也普遍存在滯后于項目預算的情況。
二、新時期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的必要性分析
高等院校開展審計工作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促進高校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預防高校科研人員腐敗行為方面:
1.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管理部門與高校之間構成委托——代理關系,高等教育管理部門作為委托人將財政資源交與高校負責使用和管理,高等教育管理部門作為代理人具有機會主義的行為傾向,從而降低了財政資源等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通過開展高校審計工作,能夠提高高校違規使用財政資源等國有資產的成本,從而對高等院校違規使用國有資產的機會主義行為予以約束,進而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2.促進高校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高等院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高科研能力是關鍵,通過審計監督工作的開展,保證科研經費、科研設施有效應用于科研工作,對高校資金使用和資產使用過程中的違規行為予以糾正,有助于促進高校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3.預防高校科研人員腐敗行為。科研人員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過程中的寶貴財富,是我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重要支撐。缺乏完備的科研經費審計和監督機制,部分科研經費支出不能與被國人所期望的科研成果產出相匹配,沒有相應的科研經費投入與使用過程監管,致使科研經費腐敗有可乘之機,一旦高校科研人員出現經濟腐敗行為,將成為科研事業和國家建設的重大損失。因此,高等院校開展審計工作有助于預防高校科研人員腐敗行為,保障創新型國家建設宏偉目標的實現。
三、新時期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建設建議
新時期高校開展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必要性日益凸顯,新時期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應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建立高校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審計管理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信息化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終身化追責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動態化激勵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社會第三方獨立審計機制。
1.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利益相關者主體不僅包括高校、教育主管部門等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更需滿足學生、社會等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因此,應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例如,在高校審計評價工作中可以建立高校自評、學生評價、社會評價、教育主管部門評價等評價主體機構,從而保證高校內部審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允性。
2.建立高校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審計管理機制。實踐中,預算管理以及預算執行機制缺失,高校科研項目以及工程建設項目超預算管理,特別是項目的資金的超預算是高校審計工作中表現出的突出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可以考慮建立高校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審計管理機制,將科研項目或工程項目分節點管理,針對項目節點進行審計評估,對審計評估不合格項目建立追責機制和終止投入機制。
3.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信息化監督管理機制。網絡化和信息化的高度發展對進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了可能,特別是在各種移動媒介高度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多主體共同參與的高校內部監督管理新常態,能夠實現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的實時化和動態化管理,既有助于對違規行為形成威懾,也有助于發現審計線索,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4.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終身化追責機制。高校管理者作為國有資產的受托管理主體,應通過科研結果的價值實現等形式實現資金、設備等國有資產資源的保值和增值。同時,對于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國有資產損失等問題的責任人或責任人群體,應建立終身追責機制,不因當事人工作變動而免除,只有通過建立終身追責機制,才能從制度層面保證國有資產受托管理人自主提高資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5.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動態化激勵機制。新時期高校開展審計工作的價值不僅在于通過過去事項的審計發現問題,更在于對未來事項進行規范。因此,應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動態化激勵機制,一方面,將審計結果的反饋和改進作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并建立評價結果反饋和改進的制度體系,探索建立評價結果反饋和改進的社會化監督制度;另一方面,將高校審計評估結果作為教育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
6.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社會第三方獨立審計機制。目前,從教育的行政管理體制角度分析,高校審計工作通常由上級教育管理機構負責實施,這種管理機制有可能導致審計過程的“共謀”行為,難以保證結果的客觀性和公允性。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可以考慮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社會第三方獨立審計機制,由獨立于高校、政府的社會化第三方負責高校審計工作,從而保證審計過程的獨立性和審計結果的公正性。
四、結語
深入研究新時期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對于提高高校審計工作的有效性,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新時期高校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應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建立高校項目全生命周期跟蹤審計管理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信息化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終身化追責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結果動態化激勵機制,建立高校內部審計社會第三方獨立審計機制。針對不同類型高校的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建設模式研究,將是后續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紅敏.關于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1):127-129.
[2] 蔣月定.普通本科高校轉型應用技術型高校面臨的困難與挑戰[J].職業教育,2014,(8):258.
[3] 李昆,時現,屈耀輝.企業內部審計柔性品質構建案例研究——基于組織結構與學習機制的視角[J].中國內部審計,2011,(4):10-13.
[責任編輯 劉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