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文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教師應該讓學生從閱讀中充分體驗到課外閱讀的興趣,增強他們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從而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閱讀;興趣;習慣;朗讀;摘抄;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加強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感情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淀,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那么,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立足文本,優化朗讀效果
朗讀是一種讀出聲音的閱讀方式,就是把無聲的語言變成有聲的語言,是對文字信息的再創作。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既是目標,也是重要的手段。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要立足文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成長。那么,朗讀教學應該怎樣做?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從下兩方面進行訓練。
1.教師范讀的作用
朗讀者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激發起內心感受,產生真實的感情,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準確生動地再現作品的思想內容,再創造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使聽眾身臨其境地受到感染,引起共鳴,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范讀要求教師不斷練習、探索,朗讀水平自然會提高。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童話,大家都非常同情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但如果認為全文都只有深沉、壓抑的感情的話,那是不全面也不深入的。文章的第二部分,寫小女孩先后四次擦著了火柴,在她的面前出現美好的幻象,使她感到溫暖、快樂、幸福,在朗讀時語速應稍快,音調稍高,充滿驚奇和喜悅。當幻象消失時,小女孩又回到孤苦伶仃、又冷又餓的現實中,這時語速應稍慢,音調應稍低,感情是失望、悲哀、痛苦的。教師正確、深入地理解了作品,在朗讀和聽讀中,師生就會與小女孩一起快樂、一同悲哀。
2.培養學生正確朗讀的習慣
在上新課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動手預習,看準字形,查找字音,先“讀”為快。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添字,不減字,不顛倒重復字詞,嚴格要求自己反復誦讀,達到文暢氣順的地步。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順應了部分學生好動、多動的生理習慣。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查字典比賽活動,朗讀比賽的活動。在開展的活動中,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能力。全國特級教師于永正訓練學生朗讀,是很有辦法的。在教學時,他先對同學們說了幾句話,其大意是:我自己讀這課,先讀了幾遍,兒子說我不行,我就再讀,共讀了十多遍,現在讀得跟播音員差不多了。你們敢與我比賽嗎?為了公平,先讓你們讀幾遍,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口讀書;比賽開始了,于老師先請一個讀的較好的同學來讀,(讀得真好!)于老師一下子給“難”住了,覺得比不過她,于老師只好很誠懇地想請同學幫忙代他參賽,還要給他爭面子,經過這么一激,再準備,再比賽,運用比賽,引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就如同是給運動員注入興奮劑,使其越讀越想讀,從而達到了朗讀的效果。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1.“讀、思、議、導”結合法
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后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能發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節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
2.“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并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于動手,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三、指導學生剪貼和摘抄
學生在廣泛讀報紙、雜志或其他書籍時,會發現其中具有保存價值的材料,指導學生把這些材料剪下來,找一個本子,分類貼上,積累資料,每月在班上評展一次,以激發學生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如果在遇到用得準確、生動的詞語或形象具體、含義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這些含義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別是在不能摘抄剪貼的情況下,可讓他們用日記本摘抄下來,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評,看誰最好。同時,對那些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本、摘抄本,獲獎的手抄報、征文等學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學習園地里專門設“精品欣賞屋”供學生欣賞,既鼓勵那些好讀書的學生繼續堅持下去,又勉勵那些讀書落后的學生,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1.開展讀書實踐活動。班級讀書活動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展示匯報自己的閱讀收獲。如開展誦讀比賽、讀書演講、講故事比賽、讀書報告會、讀書手抄報展覽、讀書心得交流等各類讀書活動,力求通過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
2.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展示“書香校園”成果活動。
總之,課外閱讀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促進課內外閱讀的有效性,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應該讓學生從閱讀中充分體驗到課外閱讀的興趣,就能增強他們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最終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