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段輝琴
將“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這一全球最為熱門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理論、方法和系統應用于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能開啟全腦思維的模式,培養學生積極開放的心態,教給學生創新思考的工具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可促進創新創業的成果快速落地,從而實現“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兼得。
設計思維用戶思維行動導向高校作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很多高校已在落實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面做出行動,不少學校開出了創新創業教育系列課程,部分學校甚至成立了獨立的創業學院,圍繞創新創業教育“是什么、教什么、如何教、誰來教”四個基本問題不少專家學者都給出了許多好的答案。本文將重點討論如何將設計思維應用于創新創業教育,以及設計思維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和改變。
一、為何選擇“設計思維”來引導創新創業教育
把“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這一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系統應用于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能開啟全腦思維的模式,培養學生積極開放的心態,教給學生創新思考的工具和方法,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可促進創新創業的成果快速落地,從而實現“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兼得。
二、設計思維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
1.用“設計思維五步法”指導項目實踐
設計思維作為一種系統化的設計理念,不但可以用于產品和服務設計,還可用于社會創新和教育設計等多個領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設計思維會經歷靈感、構思和實施三個空間。靈感是那些激發人們找尋解決方案的問題或機遇。構思是產生、發展和測試創意的過程。而實施則是將想法從項目階段推向人們生活的路徑。具體來說,設計思維包括“親身觀察”“凝聚焦點”“醞釀點子”“原型制作”和“測試反饋”等五個重要步驟。
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設計思維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完成一個創新創業項目的設計,這個項目可以是一個產品、一種服務,也可以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
2.組建跨學科的項目團隊
成功的創新創業需要優勢互補的團隊。以設計思維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將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一個團隊,針對某個實際問題做研究。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圍繞設計項目展開研究和討論,通過一次次的腦力激蕩,尋求各種各樣的創新解決方案。這種跨學科的交流不僅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其知識結構,塑造其立體化的思維方式,還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業實踐能力等。
3.創設開放式學習環境
以設計思維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以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方式為主,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設計思維教育強調學習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周邊環境的改變來激發師生的創新思維,獲得新的靈感。
“設計思維”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創新,在整個設計過程當中除了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求以外,它還提倡設計師、商業人士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共同參與。它強調通過同理心觀察、彼此協作、快速學習、將想法視覺化以及快速概念原型化等方法的應用,最終形成創新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等。
4.應用多元方法評價項目
以設計思維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要求學生團隊從用戶真實的需求出發,并致力于解決產業界、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其次,在探索創意性的解決方案時要以最終的使用者、客戶或顧客為中心。既要考慮到產品的性能能滿足用戶需求,還要充分考慮到產品成本和市場推廣等問題,保證好的產品和服務能得到最終用戶的認可并能實現商業盈利。
因此,以設計思維為導向的創業教育應該引導學生團隊從發現用戶需求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在整個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同時考慮“客戶的真需求”“技術的可行性”與“商業的可持續”,三者缺一不可。
三、設計思維對傳統創業教育的影響和改變
1.從“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
“產品思維”,顧名思義是用產品的形態來滿足用戶需求的一種思維模式,最終的思維聚焦點在“物”上;“用戶思維”是用心去滿足用戶需求的一種思維模式,最終的思維聚焦點在“人”上。雖然最終目的都是市場和利潤,但因為思維聚焦點不同,所以現實著力點也會大不相同。
設計思維所提到的“以人為中心”就是典型的“用戶思維”,強調的是利用移情來洞察用戶的需求,創業者需要帶著同理心去體驗用戶的工作或生活,然后又要走出用戶的內心,用想象力去洞察和提煉問題。
因此,創新創業教育也需要從關注產品設計的工程思維上升到關注用戶體驗的用戶思維。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鼓勵學生去體驗生活,設身處地地站在用戶的立場上找到生活中的問題,然后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2.從單兵作戰到跨界合作
設計思維教育實踐強調學生團隊是創新的主體。近年來,國內外很多院校嘗試將跨學科合作作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方式,跨專業合作不但是校內合作,還包括校際合作和校企合作。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實踐模式,已被初步證明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和促進創新成果轉化的重要方法。
設計思維堅持以人為中心,而不僅僅是技術或商業的角度出發探索創新方法。設計思維提倡吸納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共同參與整個設計,如在消費者調研時會引入有社會學、心理學、商業和藝術背景的專業人士一起找到消費者真正的需求等。
3.從關注計劃轉移到關注行動
將設計思維訓練與創新創業課程相結合,學生通過“邊做邊學Learning by Doing”,學習應用設計思維的流程和方法,完成一個創新創業項目原型的設計與開發。課程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富含創新方法論的實踐訓練,讓學生學習和實踐創新產品設計的全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鍛煉問題發掘、表述溝通、團隊合作、時間管理、動手實踐等多方面能力,還可使創新創業的成果直接落地。
4.從知識碎片化到教育集成化
創業是一項高度動態性的商業活動。“市場回應”是商業循環中的重要環節,創新、創意和創業是否被市場接受是檢驗創新創業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讓學生知道自己有了創業的想法后,如何讓自己活下去,這才是創業教育。這些不僅牽涉到技術,還涉及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而讓學生具備這樣的綜合的能力,或者是能整合這些資源的能力,必須使原本碎片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向集成化轉變。
總地來說,創新創業教育更應該鼓勵學生深入一線、體驗生活,引導學生從關注產品設計上升到關注用戶體驗,設身處地地站在用戶的立場上找到生活中的挑戰和問題,通過創造性思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不斷地在行動中去測試和完善我們的方案,最終為他人和社會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美]斯科特·安索尼 著.王雪暢 譯.最初一英里[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2]魯百年.創新設計思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3]廖祥忠,姜浩,稅琳琳.設計思維:跨學科的學生團隊合作創新[J].傳媒教育,2011,(05).
[4]張祥泉,過山.多學科整合創新設計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教學與實踐,2016,(01).
[5]王陳璐.工業設計實踐中創新方法分析[J].理論研究,2015,(15).
[6]陳星海,何人可,楊煥.設計思維下的商業模式創新體系研究——以MIUI為例[J]個案點擊,2014,(08).
項目名稱:社區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及運行模式研究;
項目資助:北京市朝陽區協同創新項目資助(XC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