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湘華
隨著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基于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智慧圖書館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智慧圖書館的發展不同于傳統圖書館,它具有更便利、更高效,智能化的特點。
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圖書館智能化一、智慧教育含義
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正進入了一個大規模推廣的階段,智慧教育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信息、大數據、大教育融合的必然結果,智慧教育的核心是開放、共享、協作,本質是數字動態化、網絡便捷化、智能優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創新,提升教育質量,通過構建智慧學習環境,進行智慧學習。
二、智慧教育的特征分析
智慧教育與傳統信息化教育相比,呈現一些獨有的特征。可概括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完全融合、各種教育資源共享,開放學習、按需學習將成為常態。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的目標,融合會帶來變革,信息技術將為教育教學的變革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智慧教育環境下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各種移動終端將不再是阻礙課堂教學的洪水猛獸,取而代之的是充分利用這些新的東西,把它們引入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中,帶動和促進教學,同時大力發展相關的應用軟件資源,快速發展的MOC和開放教育將會把優質教育資源迅速傳播,從而實現突破教育資源地域限制。
三、智慧圖書館
通常我們認為的智慧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的升級,是一種利用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新形態的數字圖書館,而不僅僅是對傳統圖書館或數字圖書館硬件設施的簡單升級,一般認為智慧圖書館應包括資源、技術、服務、館員、讀者,優質高效的資源,信息智能化的技術,開放、智慧的服務,高素質和專業的館員,創新的讀者,構成高度智慧的圖書館。
(1)智慧圖書館可以全天候開放,突破了傳統圖書館的限制,能隨時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2)智慧圖書館能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整合。
(3)智慧圖書館能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實現對信息的深度加工和處理。
(4)智慧圖書館具有高度的智能化。例如,在智慧圖書館環境下,智能設備會對溫度、濕度、照明度指標進行監測,使得圖書館館內的環境處于最適宜保存文獻資料的狀態。而在讀者閱讀區,可調節這三個指標并控制噪音,為讀者提供更為舒適的學習、閱讀環境。
(5)智慧圖書館具有資源智慧化能力。智慧圖書館能對館藏資源進行跟蹤,查詢,能通過對紙質文獻資料嵌入的芯片,利用無線定位技術,讓讀者準確的獲知圖書的相關信息,可以把圖書館館員從沉重的排架清理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方便于機械化作業。
(6)智慧圖書館具有高效智慧化管理。圖書館的管理對象主要是:館內文獻資源和用戶,智慧化的管理可表現為一是借閱和打印、掃描館藏資源等管理,還包括對圖書館建筑中相關智能設備的管理;二是對用戶的管理,包括用戶個人借閱信息的智能化分析,讀者行為的分析,這些都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完成,最終的目的是為讀者提供智慧高效的個性化服務。
(7)智慧圖書館能提供智慧化服務的能力。智慧圖書館能夠運用現代化智能技術將各項獨立分散的事務聯系起來處理,獲到最精確、最及時、最有用的信息,使圖書館員能根據讀者的個性特征和實際需求主動地向讀者推送全方位、立體化的智慧服務。這種智慧服務使得任意讀者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真正實現以讀者為核心的服務理念。
四、智慧圖書館的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我們認為智慧圖書館建設主要面臨三個層面的問題,即設施、技術、服務三個層面問題,其中設備是基礎,技術是手段,服務是關鍵。如何處理這幾個問題,對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1.我們知道智慧圖書館是建立在物聯網技術基礎上的,物聯網建設需要較大投入。雖然RFID電子標簽的價格下降很多,但就一所普通高校圖書館的藏書也是以百萬計為單位,加上所需要的網絡設備與軟件,其投入是十分巨大的,沒有政府的強大支持,單靠學校力量是很難有所為的,因此經濟投入是智慧圖書館建設重要的因素。
2.建設智慧圖書館依賴完善的物聯網技術標準,但當前物聯網的技術架構和標準還不完善和統一,因此建設智慧圖書館初期就必須選擇具有國際(國家)標準的設備,這是保證智慧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智慧圖書館建設面臨圖書館員素質能力的問題,智慧圖書館的出現,要求智慧館員不但應具備高水平的技能素養和職業信念,還需要證明并促使用戶能充分認識和理解到圖書館確實發揮出了與眾不同的積極作用。
五、結論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智慧圖書館發展是圖書館發展的一大變革,核心是圖書館服務的智慧化。智慧圖書館具有更便利、更高效的特點,是圖書館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1]楊靜.我國智慧教育發展策略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17).
[2]郭紅霞.我國智慧教育研究綜述(2005-2015)[J].數字教育,2016,(01).
項目支持:湖南智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研究,2014ZZ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