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群志
開展地方醫學院校太極拳選項課改革,將健康教育理念融入太極拳教學中,使醫學生不僅成為疾病治療者,更要成為健康主講者和健康指導者。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重新審視繼承下來的教育體系,取其精華、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課程體系。因此,對太極拳選項課程建設理論與創新研究是有實際意義的。
醫學院校太極拳理論創新一、醫學院校太極拳課教學內容體系現狀
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體現出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理論課學習,讓學生對太極運動的特點、起源、發展、拳理有一定的了解。在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太極運動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課程內容的設計把技術性、綜合性和探索性的關系處理得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任課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完善體育課堂的內容。把太極拳的攻防含義融入課堂教學中去,并創編成套路對學生進行講解。太極拳教師非常注重太極拳課程,但普遍以傳授太極拳技藝為主;教學內容以技術教學為主,理論課課時較少;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對太極拳的認識不全面,對課程缺乏興趣;選擇太極拳課主要為取得學分;練習太極拳的時間主要集中在課上。教學環境方面,物質環境能夠滿足課程的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較少;評價方式單一,不能很好的實現教學評價的本質。
二、對太極拳選項課程理論與創新研究
1.突破傳統教學理念。太極教學中改變了以往單純傳授技術的陳舊理念,將傳播太極文化與學習太極技術實施了有機的結合,增加了太極教學的文化特征,體現了太極教學的系統性、理論性和時代性。提高太極拳相應教學場地、場館環境設施,充實教學內容,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教學中融入武德、功法、拳理教學,加深學生對太極拳認知,加大太極拳宣傳力度。借鑒舞蹈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和個性化的創編或改編;完善太極拳課程考核方法;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統一太極拳教學大綱、教材,加強學生對太極拳教材的查閱和使用。組織課堂教學比賽,將學生的課外活動作為教學計劃的一部分,有效促進課堂內、外太極拳活動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學習太極拳段位制考核內容,通過目標導向激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活動開展,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取得實效。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體育教學資源,推動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序開發整合已有的電子教材、音像素材、教學課件等資源,完善太極運動網上建設,豐富網上內容,不斷豐富體育課堂、教學視頻,學習視頻,開發《太極運動》課程學習網,為學生自主化、個性化學習搭建網絡教育平臺,實現開放式、交互式和探索式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開發《太極運動》課程學習網,主要包括課程內容、體育課堂、交流中心、學生精彩視頻和學習資源等幾個模塊。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充分關注教與學的各個環節。逐步形成先進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教學新模式,為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虛擬教學空間。
3.加強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身體素質教育融入體育課堂,針對當前學生體質健康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太極運動教學團隊在每堂課的課堂教學中,根據所在場地位置的具體情況,以不同的活動形式,有計劃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并以60%的考核成績納入期末總評成績中。太極拳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保證傳授技術技能的前提下,融入了與該項目相關的體育理論與發展的前沿信息。使學生更多地了解體育。充分利用教學團隊的教學科研團隊優勢,積極探討教學內容改革,形成了科學、系統的太極運動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銜接更加合理,滿足了學生求知性學習的要求。通過課程改革不僅使公共體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更加有利于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養成和行為的感知。參考文獻:
[1]郭磊.普通高校開展太極拳教學的作用和途徑[J].科技資訊,2014,(35).
[2]薛世發.高校太極拳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36).
[3]王虹.高校太極拳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搏擊,2011,(07).
本文系沈陽醫學院院級教改立項課題,課題編號:YB201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