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毅華
語言文字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要樹立語言文字訓練的意識,找準語言文字訓練點,設計科學有效的訓練途徑,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受學生年齡和認知的制約,一年級的課文形式以兒歌、兒童詩和故事為主,內容淺近。面對一年級的學生,該怎樣去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一、依綱靠本,找準語言文字訓練點
語文教材修訂后,課后思考題有了部分的關于語言文字訓練的練習和方向指引,但不全面。教學參考書里對這個版塊提的也不多。語言文字訓練內容的定奪基本上依賴于教師的語文功底和對語言文字的敏銳觸覺。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就是我們要找的“語言文字訓練點”,這些點藏在每個文本中,分散在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每一個標點符號里。訓練點的確定是極其關鍵的,這是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與保證。找準語言文字訓練點,看起來比較復雜,但實際上也是有規可循的。我們在確定語言文字訓練點的時候,要以語文課程目標的要求、語文課本的語言特點以及學生年段語言發展的特點與需要為依據。
1. 利用課文插圖
小學語文教材往往“圖文并茂”,尤其是低年段的語文教材,每篇課文都會有一至兩幅插圖,這些插圖精美、活潑,與課文內容息息相關。圖畫——文字,也是幼小銜接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利用插圖來激發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可以利用插圖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利用插圖來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利用插圖來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可以利用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 緊扣重點詞句
字詞的理解積累是低段學習的重點,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重點詞句選擇大體可以有三大種類:一是文本中出現的新詞或新句式;二是關于課文中心意思的關鍵詞句;三是含義深刻,要進一步思考才能夠讀懂的詞句。
3. 補充文本“留白”
“留白”是一種運用廣泛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滲透于音樂、繪畫、雕塑等眾多的藝術門類中。我們教材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本往往也有許多“留白”。課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內容有意不寫,或寫得簡略,敘述描寫留有發揮余地的地方。我們可以抓住留白,根據文本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激發想象,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4. 運用課外拓展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語言文字訓練也一樣,不能僅依賴有限的課文,而應該以課文為依據,設計能夠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拓展延伸點。
二、創設情境,科學設計訓練途徑
確定了語言文字訓練點,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怎么教”了。教無定法,但有規可循。“怎么教”要以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段特點,學生實際的認知程度、學習能力為依據。一年級的學生需要考慮到與幼兒教育的銜接,教學以直觀、生動活潑的形式為主。因此,我們要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以促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1. 直觀演示,感知復雜內容
直觀演示法就是利用實物、圖片、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具,引導學生觀察、認識事物的主要特征或變化,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一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教學課文時,在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地方,我們可以采用直觀演示的方法。
2. 設計坡度,逐步提高認知
語文教學,語言文字訓練是螺旋式上升的,每個階段訓練的內容和要求各不相同,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即使是同一知識點訓練,也要循序漸進,形成一定的坡度。這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尤為重要。在設計語言文字訓練的時候,要注意根據訓練點的難易程度設計好螺旋上升的坡度。設計坡度要注意遵循由扶到放、由仿到創的原則。
3. 熟讀成誦,內化語言文字
誦讀是學習語言文字,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把文本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新課標對小學三個學段都提到誦讀的要求。一年級的課文以兒歌、兒童詩為主,教學兒歌、兒童詩,誦讀更是重要的教學方式。誦讀要有層次,注意遵循先讀后誦、熟讀成誦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