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萍
摘 要:物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其實踐性、綜合性較強,因此對高中物理教師的要求很高。物理教師除了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愛好設計教學內容以及選擇教學手段,還必須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實驗的優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文章以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為內容,對其有效性教學對策略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
保障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是提升學生物理綜合能力,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發展創新的關鍵。實驗中涉及很多生活常識和實踐操作知識,在生活化、富有趣味性的實驗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會更加深刻,學生物理綜合能力會得到全面提升。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
為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合理、有趣的情景模式。教師要善于分配學生,以小組學習模式來調動課堂上的學習氣氛。
例如,高中教師在教授學生“曲線運動”這一節物理課時,可以創設一個與本節課相關的情景模式,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生活中,曲線運動的形式有哪些?”然后讓學生舉例子,若條件允許還可讓學生進行演示。教師應將學生按組進行分配,然后讓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所設置的情景進行思考。之后,教師要規定一種曲線運動形式,讓學生進行探究。同時,教師應找準時機切入教材重點,使每個小組都能從情景教學模式中學習到真正的物理知識。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使教學目的明確清晰。
二、創新程序化教學模式,優化學生學習效率
程序化教學模式更注重邏輯性與結構特性,其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教師在利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應對課堂教學內容有充分了解,并對其進行詳細的規劃與設計,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提前預備好各種面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應對措施。該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理論性物理知識的掌握,還能夠節省教學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物理實踐和創新研究。
例如,在學習“曲線運動”“機械能守恒定律”等內容時,教師可以按學生需求準備實驗器材,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不同學習內容之間的關系。由于需要采用系統性物理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接觸物理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知識內容,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制訂完整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程序,讓學生認識到各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鼓勵學生積極提問,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學習完整的物理知識。
三、創設探究性實驗課程,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在每個小組中提出需要探究的物理問題。學生在實驗前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制訂完整的實驗計劃。整個過程需要小組人員共同參與,集思廣益,讓每一位學生都參加自主研發實驗的環節,在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科學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基礎物理知識。為了確保學生對學習物理知識有更高的興趣,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出不同的探究問題,讓學生可以突破原有的物理認知領域范圍,并刺激學生產生探究真理的欲望。
例如,在學習“電流作用”這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探究和裝配實驗器材的能力,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種類的器材。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實驗器材。學生可以利用現有資源和實驗器具,了解電流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所使用的原理,發現電流潛在的作用。促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尊重各類物理實驗成果,并通過實驗否定錯誤的假設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勇氣、信心、毅力,及其科學的批判精神及創造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四、注重學生的課外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外實驗題材廣泛,材料極其豐富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活動。如講“無線電發射和接收”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制作“小廣播臺”,進行發射和接收調幅、調頻電磁波的實驗。課外實驗不要僅局限于書本,而應該通過多種形式與課內外、校內外的活動緊密結合,其中科技小制作、小發明等是非常有效的途徑。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實驗的價值和作用,結合學生的興趣選擇教學的方法以及實驗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使其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最終獲得物理綜合素養的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謝昱德.高中物理與信息化有效結合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2]陳麗珊,陳 海.基于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6(20).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海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