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善
摘 要:文章從提高教師素質、培養學生個性、挖掘學科內涵、提高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熱情五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化學;課堂;實效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得以彰顯。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運用學科特點,制訂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抓住良機,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措施,在傳統中進行創新,使學生在課堂上能主動參與,師生間能積極互動,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素質決定了其教學水平,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暗聻椴胖畮?,才為德之資?!被瘜W教師的業務素質包括尖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以及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積累。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科知識對老教師來說,經過多年積累已無大礙,但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就需要不斷積累,不斷學習。尤其在知識更新速度飛快的今天,不斷擴大知識面,更是一個教師時時不能忘記的。信息技術的熟練運用,典型習題的信手拈來,都會讓學生在心底佩服之至。教師可以由此在學生面前樹立自己的師者形象。
二、尊重學生個性
由于每個學生發展水平不同,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習慣和掌握知識的方式也不一樣,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不能使用統一化、模塊化的教學手段,而是要以差異化的思路來組織教學。所以,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狀況,總結他們的異同之處,正視他們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之處,實行分層推進教學,切實做到“求同存異”。具體來說,要根據學生的不同之處,對學生實行動態分層,轉變傳統的評價方式,綜合學生的個性、學習習慣、學習潛力及基礎等方面的因素,分層制訂教學目標,爭取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這樣才能逐步地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并不斷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化學這門課程。
三、挖掘學科內涵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化學實驗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也可以利用實驗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氨基酸的性質”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實驗:用家用味精配制一瓶飽和的谷氨酸鈉溶液,加入適量的鹽酸直至出現沉淀,沉淀即為谷氨酸;用滴管將沉淀分別注入四支試管,一支加入鹽酸,一支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若沉淀消失則證明谷氨酸有兩性。另一支試管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調至堿性,繼續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呈現絳藍色,就證明氨基酸可生成肽類物質。最后一支試管中加入茚三酮溶液用來檢驗氨基酸的性質。通過增設這樣的實驗,可以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同時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氨基酸的性質。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需要,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給學生提供自主探實和獨立思考的空間。
四、提高探究能力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外界信息經過大腦的整合和分析總結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與化學密切聯系的現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使學生在積極主動中去探索;還可采取調查法、討論法及合作學習法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要合理地運用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組織一些“知識競賽”和“化學實踐實驗”,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大氣質量”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到校外進行問卷調查,深入工廠車間,感受工廠里的空氣質量以及工廠周圍的大氣污染狀況;與工廠附近的人交流對環境質量的看法,比較現在和以前的空氣質量。讓學生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并寫出調查報告。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學知識,并且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激發學生熱情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當計劃的內容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出現一些預想不到的“小意外”時,教師要及時論其利弊,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地指導學生學習新生成的知識。尤其在實驗課上,往往會發生一些預想外的現象,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最終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進而解決問題,并根據結果推出相應的方程式。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就會大膽提問,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得到體現,同時學生也可以在不斷的提問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總之,要想提高教學過程中課堂的實效性,就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把課堂還給學生,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
參考文獻:
[1]陳 鵬.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實施[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
[2]黎 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澤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