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觀應
摘 要:估算,貫穿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全過程,是一種重要的數學能力,在學生的日常學習或是生活中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對估算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異,對估算的意義、價值認識不清,導致對學生進行這類能力的培養不夠。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估算教學,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呢?文章以蘇教版教材教學實踐談幾點想法。
關鍵詞:估算;能力;策略;習慣
一、創設情境,激發估算興趣
在估算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基礎出發,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估算的興趣,讓學生喜歡估算。
例如,教學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乘法估算”時教師用課件創設一個現實的問題情境:王大伯把去年收獲的蒜頭裝在同樣大的袋子里,一共裝有60袋。為了估算總產量,他從中任意抽出5袋稱一稱,結果如下表:
“你能算出王大伯去年一共大約收獲蒜頭多少千克嗎?”由于數據比較多,抽出的每袋重量又不統一,學生感到精算十分麻煩,這樣就很好地激發學生主動估算的意識。
二、方法引領,培養估算策略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運用估算方法,而且要讓學生體會方法,選擇過程中蘊含的近似思想、簡化思想,從而使學生做到“估”之有方。
例如,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頁“乘法估算”時,教師在出示例題后并沒有讓學生計算一共多少元,而是先引導學生思考要不要算出精確的結果,然后再思考、交流、討論“怎樣估算”,才能知道“200元夠不夠”。
三、巧妙聯系,提高估算能力
1.估算策略對比,多元評價激勵
策略方法運用不同,其估算結果必然不同。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并在與他人交流中體會估算策略的多樣性和合理性。
例如,有這樣的一道估算練習:學校禮堂有 18 排座位,每排22個,有350名同學來聽課,能坐下嗎?
學生選擇了估算。
方法一:22≈20,18×20=360,估小了,360>350,一定能坐下。
方法二:18≈20,22×20=440,但實際座位沒有 440個,估大了,可能坐得下。
方法三:22≈20,18≈20,20×
20=400,一個因數估大,一個因數估小,誤差抵消一部分,和實際數應該很接近,而且400比350多50,一定能坐下。
當然這幾種估算結果有優有劣,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進行分析、篩選。
2.溝通估算筆算,巧妙有機聯系
在估算教學中教師還應將估算和其他計算方法進行呼應,建立起估算和其他計算方法之間的有機聯系,從而促使學生估算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例如,上例中總結了三種估算方法后,要自然地將估算結果與筆算呼應起來,將精算結果“396”與估算結果比較,的確在400左右,通過估算可以進一步明確精算結果在360~400之間,這樣的估算結果范圍確定對于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是有幫助的。
四、持之以恒,養成估算習慣
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長期潛移默化的滲透,教師應結合平時的教學有機進行,讓估算時刻“滲透”平時點滴的教學中,使學生養成估算的習慣。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安排了許多估算訓練,都是以“口答”“說說”形式來呈現,需要教師運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和策略,經常給學生提供估算的機會和創設估算的情境,促進“估算之花”在學生心靈的綻放。
參考文獻:
[l] 王 英. “估”之有道“算”之有效—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5(20).
[2]張麗琴,杜新紅.優化策略,巧妙聯系,提升估算能力[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5(9).
[3]張衛東.優化估算,掌握小學數學神機妙算[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4).
(作者單位:福建省霞浦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