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鐵成+張修明
摘要:隨著高校研究生生源的擴大和政治覺悟的提高,高校研究生入黨熱情空前高漲,研究生黨員隊伍不斷擴大,對研究生黨員的教育與管理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當前,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存在信念有余,理論不足;管理有余,人員不足;資源有余,利用不足;堅守有余,創新不足的問題。針對這些現實問題,一是要創新教育形式;二是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三是推動學生黨支部制度建設;四是注重資源整合,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五是重視教育與科技相融合,提倡“互聯網+” 教育模式。關鍵詞:研究生黨員;管理機制;資源整合;教育與科技融合
黨員是黨的發展與建設的根基,決定著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黨員隊伍的建設是黨的建設至關重要的基礎性工程。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必須要注重對黨員隊伍的管理。只有基層黨組織堅定有力,黨員隊伍立場堅定,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黨的根基才能扎實穩固,黨才能葆有強大的戰斗力。高校研究生黨員是黨員隊伍中比較年輕的一支,他們的教育發展水平是黨組織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只有切實提高研究生黨員的政治素質和能力,才能增強黨組織核心競爭力。因而,必須要重視高校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建立完善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
一、高校研究生黨員的發展現狀
目前,隨著高校生源的擴大和研究生政治覺悟的不斷提高,研究生黨員人數不斷增加。他們給黨組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是一支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極為重要,關系到高校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以及為誰培養這個根本問題。高校研究生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中流砥柱,研究生黨員的發展與成長,為黨的發展和建設,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
盡管各大高校在學生黨員的發展、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較為系統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在面對如此源源不斷又龐大至極的研究生黨員隊伍,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信念有余,理論不足。很多研究生黨員申請加入黨組織,完全憑借其對于黨的一腔熱血和仰慕之情,他們能夠初步認識并認同黨的理論與建設,卻往往流于表面,并不深入,更不深刻。黨的理論的缺失,導致一大部分的研究生黨員缺乏知識底蘊,無法認識到黨組織的本質,黨員的基礎力量薄弱,既不能推動黨組織建設,又難以承擔重任。二是管理有余,人員不足。盡管高校的研究生黨員管理工作已自成體系、頗成規模,但高校黨務工作者數量極少,卻同時承擔了許多工作,致使黨務工作開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三是資源有余,利用不足。高校資源豐富,配置均衡,具有學科和專業的強大優勢。但在對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方面,往往局限于單一的教育方式和管理理念,缺乏資源整合的意識,并未切實利用高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四是堅守有余,創新不足。現今很多高校仍就止步于以往的黨務管理工作方式,忽略了社會的發展變化,忽視了研究生群體的時代特征,導致對研究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新意,難以取得應有的成效。綜上,高校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高校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存在問題的根源探究
對于高校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中呈現出來的問題,追根究底,無外乎以下兩方面因素,即高校黨務工作者和研究生黨員。
高校黨務工作者由于編制限制,一般一崗多責,既要從事黨務工作,又要從事其他工作。既要負責學生黨員,又要負責教工黨員。既要從事發展新黨員,又要負責畢業離校的老黨員。黨務工作事無巨細,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確保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而,對于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實踐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無法保證及時有效的解決,開拓創新更無從談起。這種局面是難以避免的,也是短時間內無法徹底解決的。
另一方面,研究生黨員葆有熱情和信念,但缺乏深刻的理論根基和自主意識。一是由于現有高校理論教育較為刻板和守舊,難以吸引新時代研究生們的目光,更難以引起他們的重視。這種學習方式往往流于形式。二是研究生黨員本身缺乏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入黨的榮譽至高無上,卻忽略了光榮背后的責任和義務,無法自主自發地完善自我。三是缺乏有效引導,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圍。
由此可見,無論是針對上述哪一方面因素,高校都必須要健全并完善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因材施教,因時而變。
三、健全完善高校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
針對目前高校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所出現的諸多問題,必須要建立健全高校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結合各自高校的特點進行豐富完善,將研究生黨員教育制度化、規范化,以期提高研究生黨員的政治素養,加強高校研究生黨員隊伍建設,增強高校研究生黨組織的活力。
(一)創新教育形式,提高理論水平
研究生黨員這一群體具有特殊性,他們既容易缺乏自主性,同時卻又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而,對于他們的教育,必須圍繞、關注、服務,要深入實際,切實了解他們的思想現狀,掌握他們的想法、問題、困難與渴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符合研究生特點的黨建活動。開展深層次、多樣化的理論學習,創新學習的形式,結合最新時政,與時俱進,力避僵化刻板的形式主義,要真正起到實效。
(二)加強黨務工作者的隊伍建設
加強對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首要任務是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能力精湛、作風良好的研究生黨務工作者隊伍。首先,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進行理論的提升,提高黨務工作者的理論修養,理論水平要能夠駕馭對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其次,要注重提倡“兩學一做”,從自我做起,從小處抓起,時時警醒,將學習作為常態;再次,要樹立責任意識、團隊意識和大局意識,切實將高校黨務管理工作作為一個普通黨員為之奉獻和奮斗的事業,真正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
(三)推動學生黨支部建設
鑒于高校黨務工作人員人數較少的特點,應該積極發揮學生黨支部的作用。學生黨支部要積極嚴格組織生活,加強理論學習,增強政治敏感度,全面掌握廣大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及時與校、院黨組織和領導、老師反映相應的意見、要求、建議和問題;將黨建與專業相結合,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增強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積極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壯大學校入黨積極分子的隊伍,按照黨組織的相關規定,有組織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黨員,增強日常黨務工作力度,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
(四)注重資源整合,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高校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無論是橫向的學校內部的專業學科與資源配置,還是縱向的各高校之間的聯合互動,都體現出無比豐厚的教學資源。因而,需要探索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新路徑,整合高校自身的資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縱向資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中心,將各種資源為思想政治學習與實踐搭建平臺,構建全新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格局。
(五)重視教育與科技相融合,提倡“互聯網+”教育模式
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大力發展文化教育與科技相融合,積極探索新的方式來大力推動教育的發展。高校黨組織要抓住這個機遇,善于發掘新科技的效能,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相互融合,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以增強思想政治工作時代感和吸引力,提高對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成效。建立高校大學生黨員信息數據庫,對研究生黨員進行科學化管理,梳理各個時期的研究生黨員發展趨勢,尋找共性與差異,為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的優化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高校研究生黨員隊伍的不斷壯大,高校研究生黨員的教育管理機制要不斷地自我優化,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切實提高高校黨組織的發展與建設。參考文獻:[1]李黎,周臻.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1).[2]林偉雄.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08,(12).[3]上海市教衛黨委系統黨建研究會課題組.加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建設研究[J].黨團建設,2010,(19).[4]林佩云.論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體系的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5]石清云,肖柯.高等學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問題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6).[6]朱玉峰.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創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33).[7]徐萌.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