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琳
摘要:本文分析了學習者需要:1.對人文寶貴精神財富的學習、了解和認識。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人文寶貴財富從而更好地享受人生以及人類的寶貴精神遺產。提高學生人文方面的素養,更好地享受生活,解決人生中的各種情感方面的問題,從而解決人生中的困惑。2.對英文原著原文的理解與賞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賞析英文原著,提高英語的學習能力和素養,提高英語水平使學生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從而對英文的駕馭游刃有余。3.對英語語言文化轉化為漢語語言文化的技能的錘煉。使學生能夠有很好地擁有翻譯能力,把英語原文能夠出神入化地轉化成漢語,使英文的美好與原意可以透過譯者的翻譯技能很好地轉化成優美的漢語。分析學習者特征,設計了學習內容,即通過一段《飄》的文字翻譯,學習到三種翻譯技巧。關鍵詞:翻譯;巧妙斷句;傳情達意;提升境界
一、引言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成為非常普遍的交流和存儲工具,整個社會也逐漸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教育促成了整個學習方式的變化,不僅更新了教學的一些理念,而且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已經完全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和策劃者。在這種環境下,英語課程的設計發生轉向,由傳統的課堂設計轉化為網絡課堂的設計,微課就是這種課程模式,它以較短的時間(一般10分鐘)教導實用的內容。微課的設計模式:首先選擇主題,繼而分析學習者和學習需要,繼而設計教學內容,其中包括設計教學目標。
二、在線微課:《飄》的翻譯技巧的設計
文學名著《飄》的翻譯技巧課程設計:首先要來分析一下學習需要,分析學習者特征和設計學習內容。
(一) 學習需要的分析
對于學習文學名著《飄》的翻譯技巧的同學來說,學習需要分為3個部分:1.對人文寶貴精神財富的學習了解和認識。2.對英文原著原文的理解與賞析。3.對英語語言文化轉化為漢語語言文化的技能的錘煉。詳細分析一下以上三種需要:1.《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成名作,描寫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美國莊園主家的小姐郝思嘉的非凡人生經歷。其作品無論從語言的組織、人文情懷的傳遞、場景的描述,還是從書中角色的心理描寫與情感描寫,都具有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堪稱人類文明的瑰寶,這無形中就滿足了學生們在這個年齡成長階段對人類精神文明的渴求、探知、繼承與了解。使他們對人類文學寶庫中這種精神文明財產起到了了解、繼承與發揚的作用。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人文寶貴財富從而更好地享受人生以及人類的寶貴精神遺產。提高學生人文方面的素養,更好地享受生活,解決人生中的各種情感方面的問題,從而解決人生中的困惑。2.當他們讀到原汁原味的英文的時候,原著作者對英文的巧妙構思,表達與運用,對母語英語的嫻熟掌握與寫作技巧的流暢使用使學生能透過語言這個窗口,直接欣賞英文的美妙與奧秘。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賞析英文原著,提高英語的學習能力和素養,提高英語水平使學生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從而對英文的駕馭更加游刃有余。3.對英語語言文化轉化為漢語語言文化的技能的錘煉。學生欣賞到美好的原汁原味的英文,還需要技能技巧把它們轉化成貼切的漢語,學生對這種技能技巧的需要構成了學習需要之一。使學生能夠擁有很好的翻譯能力,把英語原文能夠出神入化地轉化成漢語,使英文的美好與原意可以透過譯者的翻譯技能很好地轉化成優美的漢語。
(二)學生者特征分析
學生都是17~20歲的青少年,他們正值青春年少之際,他們的知識水平是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漢語擁有較高水平,英語掌握5000~6000個英文詞匯,具有基本的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在翻譯的“信、達、雅”方面,可以做到翻譯的真實性,因為他們的詞匯有限,所以能做到對原文的忠實、比較保守的翻譯。在翻譯的“達”,也就是通順方面,還有待提高,因為他們普遍缺乏把原文的翻譯一氣呵成的通順翻譯成中文的翻譯能力和生活閱歷。在“雅”的方面,他們完成得比較好,因為高中語文的深厚功底可以幫助他們把簡單的英文潤色成非常精美的中文翻譯,所以在“雅”這方面,同學們基本可以有優秀的中文表現力。
(三)學習內容設計
1.學習目標設計:在掌握英文重點難點的詞匯的基礎上,能夠準確、通順、文雅地翻譯英文名著《飄》,使英文名著《飄》的翻譯可以貼切、生動、一氣呵成。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翻譯技巧,形成流暢的翻譯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達到翻譯英文名著的翻譯水平。通過學生的翻譯使讀者對小說中的人們的經歷身臨其境,使翻譯過程可以傳情達意,達到再現原文的生動效果。
2.我們主要的學習內容是掌握3個翻譯技巧。我們來看一下這段《飄》的內容的翻譯:
When the twins left Scarlett standing on the porch of Tara, and the last sound of flying hooves had died away, she went back to her chair like a sleepwalker.Her face felt stiff as from pain and her mouth actually hurt from having stretched it, unwillingly, in smiles to prevent the twins from learning her secret.She sat down wearily tucking one foot under her and her heart swelled up with misery until it felt too large for her bosom, It beat with odd little jerks.Her hands were cold, and a feeling of disaster oppressed her.There were pain and bewilderment in her face, the bewilderment of a pampered child who has always had her own way for the asking and who now, for the first time, was in contact with the unpleasantness of life.
兄弟倆離去時,思嘉仍站在塔拉的游廊上。等到飛馳而去的馬蹄聲漸漸消失之后,她才像一個夜游的人一樣回到椅子上坐下。內心的痛苦使她緊繃著臉,嘴巴也因強裝微笑而感到不適,因為她不想讓這孿生兄弟倆看透她心中的秘密。她疲憊不堪地坐下來,盤起一條腿。內心涌起一陣陣悲苦。這悲苦愈演愈烈,直至她那顆心再也無法承受。她的心不時地在微微抽痛,雙手發冷。一種即將被毀滅的感覺壓迫著她。臉上便現出一副痛苦不已卻又茫然無措的神情。就像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從來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可現在,生活中第一次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于是就表現出這種茫然不知所措的神情來。
從這段文字的翻譯中,我們可以總結出3個翻譯技巧。翻譯技巧1:巧妙的斷句。英文語言邏輯性非常緊密,構成一個充滿理性,錯落有致的整體。尤其是英文名著,以復雜的長句為主要的表達方式,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先把握整個英文復雜長句構成的復雜段落里主要意群的意思,再以漢語的發散性思維,用短小精致的句子表達出來。翻譯技巧2:傳情達意。當看到一個英文詞匯的時候,只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可以使這個詞匯的運用生動活潑,否則,在翻譯的過程中很可能使整個翻譯蒼白空洞。同學們在翻譯的過程中要積極訓練自己英文的學習與運用,把它與過去的生活經驗,情感經驗結合起來,力爭在翻譯英文成為中文的過程中,把原文要傳達的情感信息,真實準確地傳達出來。使讀者讀到英文原著的中文翻譯時沒有不知所云的感覺,而是像讀到中文原文一樣生動有力,活靈活現。翻譯技巧3:提升境界。在翻譯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對中文的嫻熟掌握,以及自身的人文素養來翻譯出別有洞天的文字效果,當然這種翻譯在做到翻譯的“信、達、雅”的基礎上,通過對英文原文的翻譯,使讀者看到一個鮮活的、明透的甚至高于原文的表達效果。使讀者能夠在閱讀中文翻譯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領會英文原文的意思而且還可以欣賞到中文之美妙的傳遞,做到既能體會英文原意又能欣賞本族文化在精確傳意的基礎上所帶來的文字享受,這是翻譯的成功之所在。
三、結語
這就是微課《飄》的翻譯技巧設計,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1.對人文寶貴精神財富的學習、了解和認識。2.對英文原著原文的理解與賞析。3.對英語語言文化轉化為漢語語言文化的技能的錘煉。分析學生的特征:他們是少年,在翻譯的“信”和“雅”方面做得較好,可以做到忠實和文雅的翻譯,因為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在“達”方面由于缺少生活閱歷和翻譯技巧會有些困難。設計了學習內容即3個翻譯技巧:巧妙的斷句、傳情達意、提升境界。由此可見,在“互聯網+”視野下教育已經從一個封閉的平臺走向一個開放的世界,就像有人所說,互聯網打開了我們眼界,引領我們進入了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英語課程的設計也從過去的教師主導變成現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了解學生需要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透過“互聯網+”這個時代背景,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技巧,提高翻譯水平,在有限的人生中,獲取更多寶貴的知識技能與精神財富。參考文獻:[1][美]瑪格麗特·米切爾.飄[M].李美華譯,譯林出版社,2010,6.[2]Margaret Mitchal.gone with the wind[M].譯林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