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陶++吳玉龍
【摘 要】本文反思廣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訓存在的宣傳力度不足、支持力度不夠、培訓缺乏針對性等問題,提出通過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提升支持的力度、培訓力求系統化等措施加以改進。
【關鍵詞】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 培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C-0012-02
為貫徹實施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養培訓規劃》,進一步提高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素質,廣西教育廳和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每年都會組織若干次專門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系列培訓,并且逐漸形成一些固定的培訓模式,如培訓班、研討會、專題教育等。這些系列培訓對于提高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改進教師教學方法、增強教師對重要理論的認識和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供決策者和管理者反思。
一、培訓的現狀
(一)培訓形式。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的形式和方法比較固定,難以推陳出新,目前,廣西區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多以培訓班為主,一般由廣西教育廳主辦,委托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養基地承辦,另有一些在區內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領域比較有影響力的高校也會參與承辦。常見的模式是邀請一些國內或省內知名的專家教授開展學術講座,一些專題類培訓也會邀請相關政府部門的官員前來作報告,有時也會安排培訓學員去一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培訓時間一般為3-7天,培訓議程安排較為緊密。
(二)培訓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的內容多為一些時政熱點問題的權威解讀,或是教材改革和調整后的重點問題解釋,還有一類是專門針對中央新近提出的理論精神的學習和解讀。多年以來,區內的培訓一直由廣西教育廳牽頭,組織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統一培訓,其培訓內容基本一致。自2015年以來,部分培訓活動分為本科組和高職高專組進行,算是對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差別性的首次回應,但具體到培訓內容方面,差別并不明顯,培訓內容依然由國內或區內的知名學者教授來作報告,而且這些受邀前來作報告的學者基本都是來自國內名牌大學、社科院或黨校,也有個別來自區內本科院校,唯獨沒有來自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據統計,2015年廣西教育廳組織了9次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班,眾多前來作報告的專家學者中沒有一位是在高職高專院校任教或有過高職高專院校任職履歷的,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尤其是考慮到某些批次的培訓學員全部來自高職高專院校,既然是針對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那么有必要選取一些高職高專院校的優秀教師來分享成果。畢竟,本科院校的學生尤其是重點院校的學生和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知識背景和學業基礎上存在著巨大差異,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
二、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力度不足。長期以來,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對于國家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的相關政策和制度未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對于一些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的活動和信息的公開程度和宣傳力度不足,導致不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一些國家級或省級培訓活動和培訓課程并不知情,因此錯失了不少培訓機會,客觀上使得國家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目前針對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機會并不多,總體來看無法覆蓋大多數教師,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往往要通過爭取才能獲得培訓機會,或者是輪流外出培訓,職位和職稱高者更易獲得外出培訓的機會,職稱較低的青年教師則機會寥寥,無法實現培訓學習和交流提升的愿望,只能通過自身的總結和慢慢地積累經驗來自然提升。由于培訓途徑受限,加之教學任務繁重,無法擠出時間,導致培訓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
(二)支持力度不夠。眾所周知,和一些本科院校尤其是重點院校相比,高職高專院校能夠享受到的政府經費投入十分有限,而具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方面的經費和投入自然更加稀缺,高職高專院校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在科研經費、項目申報、教師培訓等方面都處于全面劣勢,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黨和國家雖然十分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并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出臺了不少政策和意見,但是在高職高專院校層面,往往政策落實不到位。在有限的經費和嚴峻的就業壓力下,不少高職高專院校被迫圍著市場轉,就業率和實用性成為“指揮棒”,部分校領導在決策時目光不夠長遠,功利心較強,片面追求技術教育,認為高職高專院校的任務就是專業教育,只有職業教育才是保證就業、保證生源、維系學校生存的不二法門。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人為壓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規定課時數,合大班上課。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培訓不予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人數不足就安排行政人員兼任,客觀上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準入的門檻,自然難以保證教學效果。高職院校在教學經費、科研立項等方面也是偏向于特色專業課,正因為受重視程度不夠,獲支持力度不足,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高專院校的地位嚴重邊緣化。
(三)培訓缺乏針對性。以往各類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都是把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集中在一起培訓,培訓內容、形式、要求基本一樣,這種無差別培訓忽略了不同類別的學校教師和教師之間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就學生方面來看,不可否認的是,相對于本科院校尤其是重點大學的學生,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在文化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和專注度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整體基礎非常薄弱。受困于生源不足和招生難度的增大,高職高專院校被迫降低錄取分數線,招錄的學生文化基礎差、理論功底薄,難以對理論學習保持專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排斥和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先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上課保持一定的興趣。就教師方面而言,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往往學歷和職稱偏低,擁有博士學位和正高職稱者少,絕大多數年紀偏大的教師都是本科學歷,受年齡、精力和家庭事務的牽扯,其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部分年輕教師雖然擁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但教學和科研經驗欠缺,尚不足以擔負起大任,因此,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不僅需要區分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校,還需要考慮不同層次的教師的年齡層次。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針對廣西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班都是邀請國內或省內的知名專家或教授來作報告,他們的報告內容基本上都是偏重于傳達上級指示或解讀中央文件精神,政策性和理論性特別強,其形式和內容更像是宣講而不是培訓,缺乏具體可操作和推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夠接地氣,實用性不足。而且他們缺乏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教師的了解,因此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不足。
三、改進的措施
鑒于當前廣西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的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建議從以下幾點加以改進。
(一)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在未來的培訓過程中,可以對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教師進行分類培訓。本科院校學生文化基礎好,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強,基本能夠做到自我約束,自學能力強;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歷和職稱較高,理論功底扎實,科研能力較強。針對這些特征,在培訓時可圍繞科研進行,注重理論的深度和廣度,適度提高對學生和教師的要求。而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則只能根據其基礎較差的實際出發,先培養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參與進來,由淺入深進行引導。當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學習能力不足以應對有深度的理論時,教師單方面提升深度和難度只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喪失,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法,由淺入深,步步深入引導。
(二)提升支持的力度。與以往相比,近年來無論是全國還是全區范圍內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的支持力度都有顯著提升,不僅中宣部和教育部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性指導意見,各省教育廳也制定了具體的培訓計劃,陸續舉辦了一些培訓班,取得了一定成效。對于這些成果我們應當予以肯定,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政策的落實,無論是教育部還是各省教育廳都出臺了不少政策,下發了不少通知,但是具體到高校層面,政策的落實往往會打不少折扣,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受困于經費和就業、生源、觀念等因素,很多時候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的重視程度和支撐力度不夠,由于絕大多數培訓都需要學員所在單位自己承擔培訓的費用,于是部分高職高專院校態度比較消極,缺乏主動精神,導致國家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和培養的政策和措施沒有落實到位,沒能更好地發揮指導作用。因此,各級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要切實提高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加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的支持力度,落實好國家相關政策,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二是在項目審批、社會實踐等方面,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支持力度不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申報項目、社會實踐等方面十分困難,一些校外實踐的設想往往因為安全、經費等原因無法實現。教育主管部門和高職高專院校應在上述項目審批、社會實踐等方面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必要的支持,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更多的幫助,實現高校育人的目的。
(三)培訓力求系統化。目前針對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并沒有形成一個完備的系統,針對培訓效果的評估機制也處于缺失狀態。往往是學員們扎堆參加培訓。而且培訓周期一般是3至7天不等,課程密集,交流較少,不同的教師主體受益程度不一,且下一批次的培訓很可能是另外一批教師,普通教師可能幾年才能輪到一次培訓機會。有鑒于此,在以后的培訓中應該力求培訓的系統化,培訓主辦方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在培訓的內容和會務安排方面做到系統化,保證接受培訓的教師們可以得到全面系統的培訓。另外,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在推選教師參加培訓時應做足功課,避免同一教師重復參加內容相同或相近的培訓,力爭培訓人數的全覆蓋和培訓內容的系統化。
【參考文獻】
[1]趙峰常.高校思政教師培訓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1(8)
[2]李永賢.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4)
【作者簡介】楊中陶(1986— ),男,廣西南寧人,哲學碩士,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講師,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文化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吳玉龍(1984— ),男,廣西南寧人,廣西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職業教育。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