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婧
【摘 要】近幾年,隨著時代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國家以及對應的教育工作者都深刻的認知到英語的重要性,尤其是同為三大語言之一的中國。我們在對漢語進行學習時本就占據著極大的優勢,不僅有著先天的教導和培訓,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實踐條件。但是對于英語教學來說,學生們在對英語教學進行學習時,難免會由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導致學習效果下降,從而對學生今后的發展造成影響。本文對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設計以及實踐進行分析,并在基于職業任務的前提下開展對應的教育,從而根據分析的結果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職業任務;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模式設計實踐
英語是全球通用的三大語言之一,在教學體系中本就占據著相對較多的比重。而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局勢下,學好英語這門語言就有了極高的必要性。而且,據相關資料顯示,教育體系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而將商務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標準語言,并針對其開展了對應的教育體系。此外,教學體系著重注意英語教學的做法也無可厚非。通過利用商務英語視聽說的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開展對應的教學,從而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提升的同時,更好的幫助其實現未來的發展。
一、基于職業任務的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的理論基礎
任務型教學法:準確的說,任務型教學是前世紀語言學家從語言的角度而提出的教學方式,通過合理的語言組織將商務英語課程內的重要信息進行提出,從而使學生能夠高效的對知識進行獲取。而且,單就任務型教學法本身而言,除了能夠在對商務英語課程提供幫助以外,也成為學生在對社會進行交流的有效工具,并促使學生養成相對較好的社會交際能力。所以,任務型教學法利用自身的特點,即:主張設計、執行、完成以及善后等,使學生在對商務英語課程進行學習時,能夠具備相對較好的執行能力以及互動能力,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從相關教育工作者對任務型教學法開展的研究來看,將“任務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即:學生在對商務英語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所開展的理解、練習、結論以及互動的過程,統稱為任務。而且,任務型教學法作為英語課課程教育的核心,在對英語進行的教學設計環節完全能夠依附任務型教學法進行開展,從而有效的對商務英語教學提供幫助。
二、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
1.虛擬公司的建立
教育體系在對商務英語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雖然能夠利用視聽說教學模式來對教學效果進行提升,但是提升的程度卻會存在著一定的限制性,并不能使教學效果得到大程度的提升。所以,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對商務英語進行的分析,通過對商務英語課程的作用以及使用的全面了解,從而針對其本質開展對應的教學模式。根據部分教育院校提供的資料信息來看,想要提升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得到有效的提升,則需要基于商務的本質而建立起虛擬的公司體系,即:遵循商務人員從事工作以及活動的大致流程,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準確的了解到商務英語能力的實踐環節,從而在提升學習欲望的同時,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真實商務任務的構建
教育體系想要準確的提升學生對商務英語的應用以及學習程度,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起真實的商務任務,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階段提升對商務英語的感知能力。而在具體的構建工作中,仍舊需要充分的對商務任務進行分析,并使構建工作能夠準確的緊扣主題進行,從而在吸引學生關注力的同時,有效的使學習效果得到提升。而且,在利用真實商務任務進行的學習過程中,對應的教師需要著重注意商務任務的主體,既要使學生能夠準去的了解到商務英語的應用本質,也能夠準確的引出真實的商務任務,從而使教育模式能夠有效的開展。
三、真實商務任務的實踐
1.任務的探討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商務任務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對學習效果造成影響。所以,在開展教學時,必須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的對商務任務進行分析和探討,并在對其完整的理解之后,才能對英語教學的質量提供保障。
2.實踐階段的問題和解決
由于受學生自身的影響,在沒有確定準確的目標之間,并不能有效的將全部精力都用于商務英語的學習中,進而導致商務英語的教學質量產生下降。所以,針對這方面的問題則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指導,通過對社會上的職業進行分析,并將其中的發展趨勢以及優劣勢向學生做出說明,從而在對該問題進行解決的同時,輔助學生開始對商務英語進行學習。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經濟、文化的全球化發展下,學好商務英語能夠對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幫助,而基于職業任務的商務英語開展的教學則能夠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通過對職業進行的調查來看,商務英語的應用能夠準確的保障與客戶之間的交流,從而在開展工作的同時,更好的促進自身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平,武清宇.以職業任務為導向的商務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2):95-97.
[2]黃珊.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商務英語視聽說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7(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