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啟哲+黃珍

【摘要】在社會各界的大力呼吁和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財務共享逐漸替代了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被許多大型企業集團所采用。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財務管理變革,如財務核算的流程化和標準化、財務運營成本的降低以及財務管控能力的增強等。來自于實務界的創新性發展必然會對我國高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產生顯著的沖擊。為了應對財務共享的沖擊,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應該通過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加強校企合作以及更新課程體系等方式進行適當的改革,優化高校的人才輸出,滿足社會和企業的人才需求。
【關鍵詞】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會計專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F235
一、引言
2013年12月6日,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財會[2013]20號),該工作規范第三十四條明確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數量多、分布廣的大型企業、企業集團應當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會計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呼吁和支持下,許多大型跨國公司都逐步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現了會計處理的規范化、流程化、標準化和自動化,以此降低公司成本和提高公司運營效率。在我國,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并提供財務共享服務,已經成為了未來企業集團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逐步普及,我國的實務界面臨財務集中、財務核算的流程化和標準化、財務運營成本的降低以及財務管控能力的增強等一系列的財務管理變革,進而導致傳統的會計人才無法滿足實踐的需要,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受到了影響。因此,在財務共享趨勢下,如何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進行適當的改革是目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體系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二、財務共享的特點
財務共享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些美國企業集團,如福特汽車和通用電氣等,該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企業集團面臨的“大企業病”、公司成本的增加、財務風險的加劇以及財務決策效率的低下等一系列問題。據英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統計結果顯示,超過50%的財富500強公司和超過80%的財富100強公司已經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2005年中興通訊首次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并由此拉開了中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帷幕。
借鑒張瑞君等(2010)、何瑛和周訪(2013)等研究,本文認為,財務共享服務是一種依托于信息技術,通過集中并統一處理分散在不同業務單位的財務基本業務的新型管理模式,目的是為了優化組織結構、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以及控制財務風險等。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財務業務集中并統一處理的新的財務組織就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目前,財務共享服務的研究是建立在契約理論、核心能力理論和流程再造理論的基礎上,但不同理論的著眼點有所不同(何瑛和周訪,2013),而本文主要以流程再造理論為基礎。從本質上來講,財務共享服務是財務集中后進行財務流程再造(何瑛,2013),是一種管理模式的創新(張瑞君等,2008)。
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通常是分散式的財務核算,這種管理模式更適用于公司發展的初期。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業務模式的更新,分散式財務核算的弊端逐漸凸顯,而采用集中式財務核算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一新型管理模式則更適合企業的長期發展,詳見表1。因此,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較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實現了財務核算的流程化和標準化,提高了服務質量及效率
與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相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原來分散在不同業務單位的相同業務集中在一起,通過資源整合,最終實現財務共享。而在財務共享之前,實現財務核算的流程化和標準化是基礎。以中興通訊財務共享服務的構建過程為例,張瑞君等(2010)研究指出,中興通訊構建財務共享服務的第一階段是財務統一階段,實現會計編碼、會計數據、財務制度和財務流程的統一,為下一階段的財務集中和財務共享打好基礎。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只有實現了財務核算的流程化和標準化,才可以在強大的信息系統支持下將大量的重復性和分散的分子公司業務集中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統一處理。其中,財務核算流程的標準化程度則決定了財務共享中心整體的工作效率,而標準化的執行程度則決定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張慶龍,2015)。因此,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通過實現財務核算的流程化和標準化,進而可以提高服務質量及效率。
2.降低了公司財務運營成本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一方面,通過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精簡和優化了組織結構設計,實現了財務核算的流程化和標準化管理,提高了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進而降低了財務核算人員的需求數量;另一方面,在標準化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對財務核算程序的分類和細化,實現了專業化分工,進而降低了對從事該項工作的員工技能和知識的要求。這兩個方面都有助于通過降低員工的雇傭成本來直接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劉漢進和方陽(2012)明確指出,中興通訊通過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公司節約了50%~70%的財務運營成本,而其財務處理效率也由原來的平均2.8天提高到了現在的0.22天。
3.強化了企業集團的財務管控能力,有助于加速實現公司的戰略目標
企業規模的擴大增加了組織結構的復雜性,降低了組織決策的效率,進而很難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做出及時、有效地反饋。然而,在財務共享模式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財務集中核算方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通過財務業務的一體化管理、集成網絡財務系統以及決策支持系統等,可以隨時通過數據庫調動相關財務與業務信息,如實現財務核算和資金管理的電子化,進而實現對企業集團整體的財務管控。通常來說,公司財務共享服務的目標定位與公司的戰略目標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通過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可以實現公司戰略與公司財務、公司財務與公司業務的相互融合(李心合,2008),進而有助于促進核心業務的發展,加速實現財務共享服務的目標定位和公司的戰略目標(王德宇,2015)。

三、財務共享對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影響
隨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大型企業集團的逐步普及和應用,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受到影響。具體來看,一方面,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數量和素質要求產生了不容小覷的影響;另一方面,現有的培養模式無法提供滿足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需要的財務人員。
(一)財務共享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數量顯著降低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集團如中興、華為、海爾等已經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很多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目的之一是借助信息技術和財務共享實現財務核算的規模經濟,精簡財務人員的數量。通過信息技術和財務共享服務,可以將會計核算職能集中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由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進行專業化分工并統一處理。對于大量重復性的、同類型的經營業務,財務共享中心通過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和專業化的財務人員不僅可以提高經營業務的處理效率,而且可以通過批量化處理實現規模經濟,進而顯著削減財務人員的數量。毋庸置疑,這對于高校會計專業的就業規模將產生巨大沖擊。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對于高校來說,會計專業到底應該擴招還是縮招,會計專業的既有優勢是否依然存在,會計專業的未來前景如何等等這些問題都值得引起注意和思考。
(二)財務共享對會計人員素質的要求顯著提高
實施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現在及未來的必然趨勢。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實現財務核算職能只是基礎,而更為重要的是及時、準確地通過會計信息系統為公司內部的各項決策提供有用信息,實現財務與業務的一體化發展。以中興通訊為例,在財務人員專業化的過程中,基于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需求專門成立了業務財務部和戰略財務部。其中,業務財務部更側重于對各業務單位的價值評價和決策支持,而戰略財務部則負責為公司的總體戰略提供決策支持。因此,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實現財務職能分離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戰略財務管理的職能(張瑞君等,2010),這就必然對財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注重于專業技能的教育,卻忽視了對于預算、投融資決策等財務決策方面、業務流程方面以及公司戰略方面的素質培養。這要求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在專注于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現有的培養模式脫離實踐
目前,各高校會計專業主要采用會計電算化模擬實習、會計手工模擬實習、ERP沙盤模擬實訓等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雖然通過這些實習或實訓可以了解經濟業務的全過程、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的業務處理,并能夠根據多變的經營環境來制定正確的企業決策。然而,這種培養模式與實踐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無法使學生快速融入企業的實踐中。針對目前逐漸普及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來說,更是如此。與傳統的電算化和ERP系統相比,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一種基于流程再造的財務管理變革,與各高校現有的實踐教學培養體系根本無法相對接。因而,如何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高校實踐教學的有效對接是目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四、財務共享趨勢下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
在財務共享服務的沖擊下,針對我國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和培養模式,更新課程體系,以此為基礎對各高校會計專業教學進行改革,為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做貢獻。
(一)加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促進財務人員角色的轉型
目前,我國高校在會計人才培養方面更側重于財務會計,即專業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重要作用。隨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廣泛應用,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財務會計的重要性逐漸弱化。在政策方面,我國財政部也在逐漸推進和加強我國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財政部于2014年10月27日頒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該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充分利用專業化分工和信息技術優勢,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加快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決策的拓展,促進管理會計工作的有效開展”。2016年10月21日,財政部印發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財會[2016]19號),進一步指出要“全面加強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指導、推動管理會計有效應用”。
在這一系列的政策呼吁和支持下,作為培養會計人才搖籃的高校也應該響應政府的號召,加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促進財務人員角色的轉型,降低核算型人才的培養,加快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沖擊下,隨著財務人員需求數量的降低,傳統財務人員必然面臨角色的轉型(唐勇,2015)。對于高校來說,應該轉變教育理念,加強管理會計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結合實踐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從根本上促進財務人員的角色轉型。
(二)加強校企合作,重視實踐教學
加強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高校實踐教學的有效對接。因此,高??梢赞D變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重視校企合作類實踐教學。除了在現有會計電算化模擬實習、會計手工模擬實習和ERP沙盤模擬實訓的基礎上,高校可以加強校企合作,與大型企業建立長期穩定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特別是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企業。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踐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業發現并吸納優秀的會計人才。另外,校企合作也可以通過企業管理人員到高校做講座、講課等來予以體現,最終實現會計專業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未來順利走向實務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更新課程體系,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安全意識和外語能力
高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至關重要,對于未來會計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以及人才培養質量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孟焰和李玲,2007)。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實務界對于會計人才的技能和素質要求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易玄和劉冬榮(2012)以1999~2001年間和2009~2011年間我國的部分高等院校為樣本,研究發現,我國各高校會計專業本科教育仍存在課程設置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課程設置與實務需求相脫節以及教育目標模糊等問題。因此,結合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各高校應該更新課程體系,重視培養學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安全意識和外語能力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這就必然使得兼具信息管理能力和會計專業技能的人才更具有優勢,而加強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對于其未來的會計職業生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目前采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公司通常都是大型企業集團,甚至很多都是跨國企業。因此,結合經濟全球化的現實背景,提高會計人員的外語能力是其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瑞君,陳虎,張永冀.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基于中興通訊集團管理實踐[J].會計研究,2010.07:57-64.
[2]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59-66.
[3]何瑛.基于云計算的企業集團財務流程再造的路徑與方向[J].管理世界,2013.04:182-183.
[4]張瑞君,陳虎,胡耀光等.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研究及實踐[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08.03:19-27.
[5]張慶龍.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案例啟示與對策思考[J].會計之友,2015.22:2-7.
[6]劉漢進,方陽.基于內部資源整合的企業共享服務述評[J].管理學報,2012.10:1562-1568.
[7]李心合.信息化與財務流程再造[J].財務與會計,2008.04:61-63.
[8]王德宇.財務共享服務與企業管理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05:160-163.
[9]唐勇.財務共享服務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J].財會月刊,2015.19: 18-21.
[10]孟焰,李玲.市場定位下的會計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改革——基于我國高校的實踐調查證據. 會計研究, 2007.03: 55-63.
[11]易玄,劉冬榮.環境變遷、需求變化以及大學會計教育改革——來自我國大學的實證.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