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質控在護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方法 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經我院診治的1652例住院患者隨機納入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護理質控管理,對比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日常生活能力及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變化情況。 結果 實施護理質控管理后,觀察組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且患者的CD-RICS(70.39±5.78)分、ADL評分(55.93±4.92)分與對照組患者的(61.29±4.19)分、(47.39±3.87)分相比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患者的SAS、SDS評分(37.90±3.31)分、(36.48±3.11)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45.39±3.98)分、(44.39±3.2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結論 在護理管理中開展護理質控的效果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增加心理彈性,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改善生活質量,臨床意義重大。
[關鍵詞] 護理;質控;護理管理;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15-14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in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1652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e satisfaction, ability of daily life and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mental state chang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iml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patients with CD-RICS (70.39±5.78), ADL score (55.93±4.9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1.29±4.19), (47.39±3.87)],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the SAS score (37.90±3.31), SDS score (36.48±3.11)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5.39±3.98), (44.39±3.22)],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in nursing management is remarkable.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crease the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lleviate the negative psycholog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t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Nursing management; Importance
近年來,臨床就診患者病情向復雜化發展,護理工作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中的作用逐漸被認可,良好的護理服務在患者康復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護理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是醫院護理質量管理水平的主要體現形式[2]。護理質控是開展護理管理工作的基礎內容,做好護理質控反饋,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優質護理服務[3]。因此,我院為進一步研究護理質控在護理管理中的重要性,特選取1652例住院患者資料,研究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2016年12月經我院診治的1652例住院患者隨機納入對照組、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826例。對照組中420例男性患者,406例女性患者,年齡30~79歲,平均年齡(52.63±12.76)歲。觀察組中425例男性患者,401例女性患者,年齡31~80歲,平均年齡(53.52±12.80)歲。納入標準:(1)患者意識清醒,言語對答流利,詳細填寫住院須知;(2)符合各個科室疾病特點,需住院治療的患者。排除標準:精神狀態異常,無法配合研究者。本次研究通過了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主動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性別比、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可比性強。詳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入院宣教、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及活動指導等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護理質控管理,其方法為:(1)護理質控方案的建立:根據醫院科室特點,指定管理目標及護理質量考核標準,主要包括護理技術、護理管理及文書寫作等質量標準;制定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標準,開展系統化的護理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有理論、溝通技巧及心理問題、案例分析等,培訓后考核,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及無菌操作原則;制定護理管理質量評價標準,根據醫院科室實際情況,通過護理部主任、病區護士長及科室護士長開展三級管理制度,并對護理質控進行管理。(2)病房管理標準:確保病室干凈通風、安靜整潔,物品擺放整齊,床單位整齊清潔;貴重藥、毒麻藥安排專門人員管理,確保賬物相符,并將藥柜加鎖,避免丟失;加強對陪住及探視人員的管理,積極預防護理并發癥及醫院感染;征求患者的意見,定期安排健康宣教。(3)建立三級質控管理制度:各個科室組成護理質控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每周對科室工作進行自查,并不定期抽查工作質量;每個月由病區護士長對其所管轄的區域進行護理質控檢查及評分,并上報護理部;成立五個專項質控小組:消毒隔離、護士長質控、病房管理質控、文件書寫質控及理論技術操作小組,確保明確分工。
1.3 觀察指標
(1)評估兩組患者心理彈性情況及護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其中,心理彈性量表(CD-RICS)[4]共25項條目,堅韌與控制、力量和樂觀3個維度構成,采用Likert 5級評分,分數越高,心理彈性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 (ADL) [5],包括10項內容:進食,修飾,床椅轉移,進出廁所,平地行走,洗澡,上、下樓梯,控制小便,穿衣,控制大便,總分為100分,分成3等級。Ⅰ級:61~100分說明有輕度功能障礙,但是能獨立完成平時活動,生活基本能夠自理;Ⅱ級:41~60分說明生活需要幫助,日常活動為中度功能障礙;Ⅲ級:40分及以下說明不能夠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有重度功能障礙甚至完全殘疾。
(2)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焦慮評分標準(SAS量表)[6]為:本量表包含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按4、3、2、1計分,總分共80分,正常評分在50分以下,隨著分數增加,焦慮癥狀越明顯。抑郁評分標準(SDS量表)[6]為:包含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總分數在20~80分,隨著分數增加,抑郁癥狀越明顯。
(3)觀察兩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后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等住院指標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用()表示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彈性及生活質量情況
觀察組護理后患者的CD-RICS、ADL評分與對照組患者的相比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患者的SAS、SD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3 兩組住院指標情況
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后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15.30±3.27)d、住院費用(5645.56±233.39)元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0.64±3.69)d、住院費用(6085.06±290.38)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1278、33.9053,P=0.0000、0.0000)。
3 討論
護理工作優質程度主要與護理管理、護理人員素質及醫院環境、醫療物資設備等有關,其中,影響程度最大的即為護理工作人員素質問題,個別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有限且責任心不強,導致細節護理工作無法落實[4]。在工作中護理技術操作不符合標準,對患者主觀病情敘述不重視,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時,護理管理因素對護理質量的影響也較嚴重,管理力度小,對護理人員管理寬松,護理質控局限于形式化,無法徹底落實質控制度,使護理工作效果明顯下降,成為全體護理管理人員與工作人員關心的問題[5]。目前,隨著醫療技術發展,臨床護理模式與管理制度也逐漸向科學化、標準化及規范化轉變,針對這些問題,醫院采用護理質控進行護理安全管理,目的是提高護理質量,促進病患早日恢復[6]。
大部分護理工作人員對誘發患者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預見性較差,未能及早發現并提出解決措施,且護理人員工作分配不合理,超負荷工作導致工作出錯等,醫院設備物質是硬性因素,藥品、物品及護理設備的質量均可影響護理工作效率[7]。護理質控工作的開展,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形式:護理工作人員安全意識強化,組織其學習護理相關法律法規及安全知識,嚴格執行護理工作制度[8];提高護理工作人員責任心及職業素質,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積極做好護理工作;護理部主任及護士長履行工作管理職責,合理安排工作[9];加強管理工作,實施質控管理,使其充分發揮臨床作用;著重提高新進護理人員工作素質;及時與各個后勤部門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并匯報處理,確保護理人員自身安全等。
在護士工作中加強護理質量監督,是在原有護理質量的基礎上,提出更高層次的護理服務標準,開展更好的護理管理模式。護理質控方法的實施,使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知識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在制度管理、規范記錄、上報方法、分析案例等方面的知識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思維和工作得到了創新[10]。與常規護理管理措施相比,護理質控措施的優勢在于以護理人員為主導,充分調動患者參與診治與護理的積極性,并通過密切觀察,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狀態,以專業的知識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使護理工作順利開展[11]。護理質控工作通過培訓及考察護理人員護理工作,提升護理人員自身業務能力,能夠給予病患更加優質、全面的護理,提升臨床護理質量,避免病患出現跌倒、壓瘡、輸液反應等情況,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12]。護理質控措施可以在護理工作人員緊缺的狀況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被動護理變為主動護理,做到了責任到人、責任明確,將護理工作落實到位,并根據護理工作安排,加強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減輕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煩惱[13]。在護理管理工作中,護理質控措施主要是通過對護理服務實施效果進行質量控制,逐步了解并解決護理人員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加強病房管理力度,抓好護理人員全員管理的各個細節,確保護理系統運行良好[14]。準確、及時掌握護理管理的整體功能,保證醫院護理工作有序開展。
本研究中顯示,觀察組護理后患者的CD-RICS、ADL評分、SAS、SDS評分及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中,實施護理質控措施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彈性及焦慮、抑郁狀態均明顯得到改善,較常規護理管理措施相比臨床效果更明顯,使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明確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并積極疏導患者負面情緒,增加其心理彈性水平,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與生活質量,增加患者依從性,使其對護理服務更滿意,促進了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通過護理質控手段的實施,達到了對患者生活能力、焦慮、抑郁情況的控制與改善,通過多個評價標準對護理實施的效果進行評估,使研究結果更全面、更可靠[15]。本研究中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小,選擇范圍較局限,且對門診護理質控管理措施的實施效果并無明確研究,使護理質控措施在門診科室中實施效果不明確。因此,日后臨床工作中需對其做進一步細致研究,以便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護理質控對臨床護理工作質量的影響顯著,有利于提高護理管理水平,改善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臨床推廣價值較大。
[參考文獻]
[1] 楊恩艷,曾為娟,李惠俊,等.護理三級質量控制在神經科患者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43-244.
[2] 齊曉霞,楊彩華.二級醫院實行護理質控體系多維度管理的體會[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2(8):164-165.
[3] Steege LM,Pinekenstein B.Addressing occupational fatigue in nurses:A risk management model for nurse executives[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6,46(4):193-200.
[4] Connor KM,Davidson J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 Anxiety,2003,18(2):76-82.
[5] 1wata A,Higuchi Y,Kimura D,et a1.Quick 1ateral movements of the trunk in a seated position reflect mobility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unction in frail elderly individuals[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3,56(3):482-486.
[6]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42.
[7] 田金滿,師新景,崔麗娟,等.護理三級質控體系前移在病區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5,37(5):777-779.
[8] 劉林霞,張玉霞,呂天蟬,等.新生兒危重癥護理管理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6,11(4):251-258.
[9] 郁小紅,鄭冬圖,張荷.質量控制小組活動在提高護理質量中的效果[J].護理學報,2016,16(29):69-70.
[10] 包蓉,顧群.臨床護理管理中細節思維管理的方法應用效果[J].海軍醫學雜志,2016,37(3):252-254.
[11] Hasan S,Jamdar S F,Alalowi M,et al.Dengue virus:A global human threat:Review of literature[J].J Int Soc Prev Community Dent,2016,6(1):1-6.
[12] 張麗平,于艷英,張志強.護理質控前移在神經外科壓瘡管理中的應用[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10):72-73.
[13] 趙錦穎,康馨勻,韓宇洲.設立責任組長對神經內科護理質控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7,39(7):1112-1114.
[14] Vaghefi E,Pontré B.Application of Arterial Spin Labell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Ocular Tissues[J].Biomed Res Int,2016(9):1-13.
[15] 鐘愛玲,戴紅霞,常后嬋,等.三級質控護理管理模式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6,37(23):3641,3642.
[16] 賈運喬,侯桂英,王靜,等.ICU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J].河北醫藥,2016,38(12):1907,1909.
[17] Curtis K E,Lahiri S,Brown K E.Targeting Parents for Childhood Weight Management:Development of a Theory-Driven and User-Centered Healthy Eating App[J].JMIR mHealth and uHealth,2015,3(2):e69.
[18] 楊倩.探討質量控制小組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158-160.
(收稿日期: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