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模擬法庭在法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闡述模擬法庭在實際教學當中的運用,并提出模擬法庭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模擬法庭 法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C-0134-02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專業,法學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對法律從業者應當具備的能力進行訓練。也就是說,法學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有相當高的實踐工作能力。
一、模擬法庭在法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模擬法庭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每一個模擬法庭當中,都需要有開庭前的各種準備、開庭時候的法庭調查、開庭過程當中的辯論環節,都要求學生能夠積極考慮當中可能存在的每一個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法律角度的分析研究。在這些準備過程當中,對所學的各種法律知識進行運用。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每一個學生都不能僅靠課堂教授就能夠成為出色的律師。所以在模擬法庭當中,就要求學生像真正的法律工作者一樣,重視法庭上所發生的一切。通過一系列模擬法庭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運用法律知識、調查取證、紀錄能力和辯論能力等。在模擬法庭的背景下,學生始終要保持一種亢奮的思維狀態,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讓他們得到了實踐的機會,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模擬法庭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傳統的課堂當中,往往是由老師進行講述,而學生則是被動地聽,非常不利于學生發揮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模擬法庭則是一種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方法。在模擬法庭當中,所有的角色都是由學生來扮演,并嚴格按照法庭程序完成案件的審理工作。在這一個過程當中,老師僅僅是充當了策劃組織以及引導者的身份。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模擬法庭改革了傳統的教學課堂。模擬法庭的運用對傳統的法學教學課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當中最為突出的是增加了老師與學生的溝通,方便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通過模擬法庭的教學方法運用,老師不再利用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取而代之的是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提高他們對法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模擬法庭這一教學模式推動了學生的積極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實際程序操作的能力,對傳統的法學教學課堂進行了改革。
二、模擬法庭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
(一)確定案例。一個好的法律案例不僅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能更好地建立模擬法庭的情景,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刺激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不僅考慮案件的典型性,還要考慮學生的能力,選擇難易適中的案例。對于選擇合適的案件,教師可以從有關的報紙雜志上尋找,通過收集大量案例,經過篩選,尋找合適學生模擬法庭使用的案例。所選擇的案例要存在一定的爭議性,要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夠將法庭程序完整進行下去,并進行宣判,從而完整地進行一套法庭程序。例如,選擇模擬案例,那么教師應該準備好案例的選擇和部署,把案件的整體情況向學生描述清楚,讓學生做到了解案情,才能組織開展預演。在選擇案件的時候,要找案例難易適當、案件材料齊全的案例,其中,案情材料、當事人的筆錄、起訴狀以及答辯狀、反訴狀以及證據材料,都需要準備齊全,在材料準備的過程中,應該準備雙方的材料和證據,不能一味地偏向某一個當事人,這樣一來,才能保證學生在法庭調查的時候發揮真實水平。另外,對于調查簡單,辯論無法形成交鋒的,或者需要進行技術鑒定的案例,都不適合作為模擬法庭的案例。
(二)組織開庭。在選擇完合適的案例之后,就可以進行組織開庭的工作。在模擬法庭開庭之前,應當進行發布公告,將模擬法庭的時間、地點、案件緣由進行公示,積極歡迎各位老師進行旁聽和指導。自發布開庭公告開始,就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來進行,令學生進入一種實戰的狀態。開庭過程當中,所有的程序都應當由學生自己完成,老師僅僅進行旁聽,不能夠參與其中,更不能干涉,無論法庭當中出現何種問題,都必須由學生自己解決。例如,選擇一起合同糾紛案作為模擬案例,原告主張被告違約,而被告則主張自己有權行使不安抗辯權,那么,在本案當中,兩方的主張都有證據,這就可以培養學生的舉證、質證和認證能力。全班同學自發分成法官組(審判長、審判員、陪審員)、原告組、被告組、第三人組(當事人、法定代表人、訴訟代理人等)、證人組、書記員組,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模擬中來,都有自己的角色。如果因為人數太多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發言,那么這些學生也必須(下轉第166頁)(上接第134頁)參加本小組的討論工作,然后組織預演,讓學生熟悉開庭審理的具體步驟。
(三)評價總結。完成了開庭工作之后,就可以對學生組織的模擬法庭進行相關的評價和總結。這是模擬法庭教學方法的最后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老師通過旁聽,發現學生在模擬法庭當中出現的問題。指出學生在案件審理當中對案件的要點把握是否正確,并對學生運用知識的熟練程度進行評價,明確提出模擬法庭當中存在的缺點。除此之外,老師還要對學生在模擬法庭當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點評,以促使學生在飾演角色的基礎上,更加深刻地體會法學知識。例如,本案結束后,可以請負責扮演法官、檢查員、律師的同學對本案進行評價,也可以由教師來評價本案,這個評價,可以是對“訴訟參與人”的表現、知識水平、實踐時的專業素質,也可以是開庭中大家的正確做法和錯誤,指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另外,教師還要讓每位學生都寫下本案的感想,為今后開展模擬法庭奠定基礎。
三、加強模擬法庭的保障機制
(一)設立模擬法庭課程。設置獨立的模擬法庭課程,能夠有效保證模擬法庭的訓練。在高校的法學專業當中,要建立完善的制度,發揮模擬法庭應有的作用。然而,由于模擬法庭只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所以在許多大學當中還沒有應用模擬法庭的教學模式,更沒有單獨設立一門模擬法庭的課程。如果有學校進行相關方面的教育,也往往是將其與訴訟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這就導致了模擬法庭運用的時間很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因此要設立獨立的模擬法庭課程,安排學習進度,保證模擬法庭教學的落實,避免實踐當中出現可有可無的尷尬局面。
(二)配備高水準的指導教師。模擬法庭課程的開設,要配備專門的教師,令他們有專門的時間來對模擬法庭進行指導。從事模擬法庭教學指導的教師,必須要有特別豐富的法律應用實踐經驗,以及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只有真正了解到社會需要什么樣的法律人才,才能夠擺脫教材和純理論的局限,自然而然地將實踐的內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學校來說,可以邀請當地的司法機關派出專業的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和指導工作。
總之,法學教育應完善模擬法庭制度,促進模擬法庭在法學專業當中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為祖國輸送大量法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燕.模擬法庭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J].法制與社會,2016(20)
[2]李媛輝.法學教學中模擬法庭教學方法的實施與完善[J].中國林業教育,2016(3)
【作者簡介】劉源源,女,欽州學院講師。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