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
【摘 要】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教學中重要的兩個方面,尤其是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應當重點突出語文的工具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這種重要性對于還處在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是很難切身體會到的。因此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保證學生能夠真正發揮好語文的工具性。
【關鍵詞】語文;工具性;中職
在中職院校當中,學生學習語文更多的是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進行實際運用。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學生的一言一行將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發展,決定其會有怎樣的薪酬待遇,是否會在公司中獲得提升。所以在中職院校中,語文學習的工具性對學生非常關鍵。
一、結合語文的工具性設計教學方式
語文是所有教學科目的基礎,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也離不開語文的相關知識。因此語文不僅是一門與文學緊密聯系的藝術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工具類學科。對于語文知識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讀、聽、說、寫。但是在當前的中職院校中,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在學生和教師的思維中根深蒂固,在課堂中大多數教師都是對學生不斷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將語文的知識性作為教學的重點,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習質量的唯一標準。這就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主動性[1]。因此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入工具性這一概念。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初步的調查,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其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計情境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結合教材課本的內容,在課堂中設立一個虛擬的環境,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讓學生在這個環境中與其他人去交流,此外,教師需要在環境中給學生設計一些與他人交流的任務,讓學生運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來完成自己的任務。
二、以人文性為基礎
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想要加強工具性的教學,還需要以人文性為教學的基礎。因為在語文教學中,重點是與他人的交流與溝通,而在交流的過程中更是對學生態度、情感以及思維邏輯等因素進行綜合運用,這些內容則是單純的工具性語文教學無法實現的,需要通過人文性的教學內容作為輔助,而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語言能力進行結合,而當前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卻將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的重點,導致語文的學習目標成為了迎合考試,而忽略了人文性的教學。在許多中職院校中,學生的語文教學只是在大量的做習題,很難實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2]。
因此在中職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人文性的教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在語文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采用激勵的教學方式,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語文學習,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感受到人文關懷,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積極朗誦課文、回答問題,以此來激勵學生,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增加學生對學習語文的信心。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語言上的感染力。此外,要增加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多多接觸和掌握優秀的語句,并在課堂中進行運用和練習,最終應用在學生的生活中去,而不是在課堂上死記硬背。
三、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想要讓學生更好應用語文知識,實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語文課程中體驗世界的美好,真正掌握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習的重心放在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上。
在語文課程中,任何一篇課文都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對于文章而言,二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而教師的作用就是將課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而展現給學生,使語文的工具性真正發揮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通過閱讀文章是提高語文工具性的最佳方式。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將自己生活與文章中的內容進行結合,讓學生出現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體會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提高自身語文水平。
例如: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其中需要包括長期目標以及短期目標,通過有計劃的學習,切實的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語文素質的進步,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應用自己的語文能力。
此外,在語文教學中增加針對性的教學,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語文工具性的目的。例如,如果是喜歡從事銷售行業的學生,則可以側重學習關于銷售語言的學習,不斷的訓練語言交流中的反應能力和邏輯縝密性。
四、結論
總而言之,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突出語文知識的工具性,為學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與他人交流溝通打下基礎。因此,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選擇正確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同時加強語文的人文性學習,通過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梁雄芳.發揮好語文的工具性——職業高中的語文教學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10:88-89.
[2]王曉云.中專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