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博
【摘 要】依法治國戰略在高職院校教育領域深入推進與否,與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程度是緊密相關,同時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方針能否全面貫徹落實情況也是與其有重要聯系,學生受教育權利的實現情況也會被其影響。本文基于自身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體會,就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實現路徑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十重大問題的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由于“依法治國”方略的實踐,加上逐步深入的法制校園建設,決定了高職學生教育管理需要實現法制化,這也會是目前高職教育管理的重要課題。加強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既是高職院校具體實踐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背景下當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轉型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法律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也增強了,尤其明顯的是學生、家長以及全社會的權利意識和法律知識的強化,這也決定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達到更高的水平。和要求相比,現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方面面臨著較多問題,例如學校內部缺少健全的蓋章制度和完善的依法治校的理念和體系、學生的法律意識較為淡薄、管理者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識需要提高等等。因此,基于本人多年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體會,就如何實現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法治化給出幾點個人建議:
1 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校內管理規章制度
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已有的高校管理方面的一些法律大部分內容和學校穩定和發展要求難以適應,其中《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頒布的時間就比較早,修改的次數較少,導致一些條款出現漏洞比較多,其中很多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新的法律法規來解決。所以要聯系實際情況把具有普遍性和已經形成的問題增加到相關法律法規中去。另外也要剔除掉那些無法適應學校和管理實際的法律條文。高校制定規章制度的時候需要堅持公平、公正,合乎情理,不可以只是將學生上課偶爾低聲說話、遲到或者早退等情形作為嚴重警告或者留校察看等處分的依據。同時也不可以由于學生的遲到次數較多僅采用簡單的懲罰機制,應當予以扣除學分,并且與畢業證聯系起來,可能沒有畢業推薦就業權利等情況也要成為和學生息息相關的事情的懲罰手段。
其次,完善校內管理規章制度。依據依法治校的要求,創建和優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各項制度,構建一種完善的依法管理的體系,進而使學校的管理教育服務等各項手段變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是對學生實施“依法管理的前提。學校在制定校紀校規的時候,需要參考法律法規,重視結合法律法規,學校在制定校紀校規的時候,需要最大限度避免對學生“禁止性和制裁性”的規定,針對“禁止性和制裁性的規定”都需要有相應的救濟方式和措施,堅持依法教育和管理學生。
2 不斷提高學生管理隊伍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水平
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力量就包括了學校學生管理隊伍,學生工作隊伍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水平的提高是依法管理學生的關鍵因素。
首先,結合高職院校實際要強化管理人員的四種意識。第一就是管理者的法治意識,確保知法、懂法、用法,堅持依法辦事;第二是學生的自身意識,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基本權利的位置,依法行使權利,正當履行義務;第三是服務意識,深化“學生第一”的觀念,盡力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的困難與問題;第四是責任意識,應當嚴格的適應工作職責要求,認真工作,進而盡早發現和公正處理學生的違法違紀舉動。
其次,結合高職院校實際要注意處理好三種關系。首先要協調好依法治校和從嚴管理的關系,堅持合法合規;其次要清楚依法管理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堅持統籌兼顧原則;最后要聯系依法管理和正確處理法律糾紛的關系,努力依據法律應對矛盾和處理糾紛問題,踐行法定義務。
3 開設法律專業課程加強法律教育和宣傳
首先,開設法律專業課程。學校堅持法治管理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擋。高職院校需要落實好學生的法治素質教育,帶領學生了解法律的基礎知識,高職院校的法律課程可以在第二、第三學期開展,主要包括的內容為勞動法、一般法律法規、經濟法、法律事件分析等。經濟法作為重要內容,主要是對企業類的法律法規進行分析,采取討論法律事件的形式,使學生提出自己認識中合理的解決方法,同時立足于法律的角度,對學生的處理方式進行分析提取可適用的內容。
其次,加強法律教育和宣傳。學校不僅要設立法律基礎知識的課程,而且要聯系社會法制熱點內容,借助法律類型的社團,通過講座或上課的方式全面的介紹在校大學生應當了解的法律條文、校紀校規以及學生自身應盡的義務和具備的權利,同時運用校園期刊、網絡、校園宣傳板進行宣傳,進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哪些是被禁止和不合理的行為,有利于學生強化法律意識。
4 構建學生管理正當程序和學生權利救濟機制
首先,構建學生管理工作的正當程序。發達國家成熟法律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正當程序,中立、公開、公平、可操作、排他、自治和及時終結就是他們主要的內容,法治理念中的重要內容就包括正當程序,遵守正當程序才可以實現法律的權威。一旦缺少正當程序,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者難以確保處理過程能公開、公平、公正,進而學生的權益也無法受到最好的保護。例如高職院校在處理獎勤助貸補、升學、就業、危機處理等具體事項的中,需要堅持正當程序的原則,規范又遵循工作流程的辦理手段,進而在這些操作過程中最大限度的減少投訴和問題。
其次,完善學生的權利救濟機制。高職學生一旦受到紀律處分,依據正常的法律法規程序,應當給予學生相應的申訴機會。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學生權利救濟機制需要進一步優化,主要包括教育仲裁機制的建立、學生的訴訟權利以及建立完善的申訴機制等,這樣不僅有助于高職院
5 結束語
總括而言,高職院校開展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依法治校、以人為本”是管理工作者需要堅持的管理理念,引導是對學生的教育管理的主要方式,需要使學生的個人權益獲得最好的保障,逐步強化學生的對法律的認識,進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法治思維和習慣,為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法治公民付出相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孫偉,李云海.談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法制化[J].理論觀察,2011(6).
[2]劉穎.以學生權利為本位思考高職院校法治化教育管理模式[J].速讀(中旬),2015(4).
[3]葉宏.依法治校視角下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治化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7).
[4]郝占輝,賀宏斌,王文波,劉晶.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法治化的困境、原因及實現路徑[J].職教論壇,2015(5).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