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應用最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最豐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學科;語文也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程。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乃至畸變為一種應試訓練。這種現狀與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對立。語文教學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教師必須充分展示課堂教學的魅力,使語文課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
【關鍵詞】語文 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071-01
一、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便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找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得知識的強烈欲望,在這種欲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
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教師讓學生對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義以及生理、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根據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我在上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時,考慮到初一年級學生對自己童年玩耍的環境有深刻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特點,根據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我先引導學生以《我心中的樂園》為題,把自己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然后直接引入魯迅先生描寫的兒時樂園——百草園這一重點文段。讓學生通過分析生動、具體的描寫,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愛的動物透出的歡樂天真的稚氣。體會描寫中準確的形容、生動的修辭和清晰的層次。進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這堂課的設計,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內容的趣性,又完成了語文教學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雙基”訓練。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開拓視野
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初中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闭Z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s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上《從甲骨文到所謂圖書》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在書籍形式的演變發展中領會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我引進了計算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的有關知識。這樣的教學有效地打破了課堂有限的時空,豐富了課堂信息的容量,使學生感到“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在完成一節課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地融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這些都是引發學生興趣的關鍵。
三、解放思想
早在本世紀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兒童手腦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兒童的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兒童的口,讓他們能說……”的教育思想。為了強化語文課上學生的思維活動,教師必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明確和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為歸宿的特殊過程”。因此,應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教學,挖掘課文中的情趣特點,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語文教學中要以課文為“例子”,提煉語文知識,發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的興趣是一門教學的藝術??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诳鬃涌磥?,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作者簡介:
王世春(1965.6-),女,大學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巨峰鎮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