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創新素質教育的實施,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進行改革,經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例如課堂的提問回答、師生間的多層次合作互動以及對學生的發言適時點評等均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極大興趣,也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成長意義深遠。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教學方法 互動式討論型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082-02
一、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及其原則
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雙方的交流、溝通、協商與探討,在彼此平等、傾聽、接納的基礎上,通過理性說服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造性思維,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最大區別在一個“動”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如果僅用“灌輸”方式進行教學,而不經過學生自己的思維激蕩,很難解決學生思想中的許多疙瘩,一旦遇到實際問題,就只能“紙上談兵”。當今社會,學生生活的世界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接觸到的社會現象也是五花八門。由于立場、思維方式和知識構成的不同,不同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所持的態度可能完全不同;一般來說,對某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的認識往往要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思想、人生、價值等諸多因素,只有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全面、歷史、辨證地分析它。學生在相互討論中能做到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智慧和力量,達到認識上的深化和擴展。
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除了民主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之外,還要注意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以討論為主,講課為輔。以問題為主導,讓學生自由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維能力。
二、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的方法
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在一節課之中,各種教學方法可以靈活、交叉和綜合運用。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本文僅選取本人在課堂上采用的一些教學效果反映良好方法。
(一)課堂提問引起師生互動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一理念運用到教學當中,通過實踐教學,發現“設計課堂問答”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實現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在講授新課之時,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導入課題以引起學生的高度興趣。如在講“中國走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時,可以設問:中國為什么會走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當時的國情是怎樣的?走這樣的道路是否符合當時國情?中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最后為什么會取得勝利等問題,由于它們都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又能緊密聯系實際,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興趣。其次,在授課的過程中也可以適時地提出帶有創造性的穿插提問,例如在提出“為什么在農村建立政權來包圍城市”這一問題時,學生們會從不同方面進行討論。除了課本強調的內容之外,學生們還增加了很多自己的觀點。例如,農民的知識水平不高,他們的需求只是土地,誰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誰就能得到他們的擁護,得民心者得天下等。這種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和鍛煉,提高了學生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多層次合作互動
學生在合作互動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學會包涵、寬容。因此,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地為多層次互動學習創造條件。在對“中國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問題進行互動式討論時,由于講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異(有文科和理科),我就采用混合分組的方式,讓文科學生引導理科學生對該問題進行深刻地認識學習。在小組活動中按序發言,因為時間有限,小組中推薦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每人3~5分鐘。還可以采用合作辯論的方式,針對討論的主題設為正反兩方面進行辯論,這樣會更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有效地激活思維,愈加認識到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的必然性,從而達到了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學生發言時教師應認真傾聽,與學生一起進行歸納總結,找出核心問題,以此深入組織課堂教學,并相機解決其它問題。還要根據掌握的教學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科學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學習的有效值。由于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領悟程度不同,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也往往層次有別,這時教師應成為課堂進程的調控者,調控好討論課的進程,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點評也是師生互動的環節之一
當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自身情況提出觀點與意見后,其最原始與現實的心理渴望是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觀點正確與否的評定,或者能夠聽到教師闡釋自身的觀點理由。此時教師的點評便顯得尤為關鍵,教師的點評應當在剖示自己觀點的前提下,對學生的互動熱情與探討精神多給予贊許與鼓勵。對那些解答偏軌的學生更應在釋惑的同時,使其感到互動的最大價值不僅在于觀點的正確與否,而在于其是否為此付出了思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互動教學過程的實施。討論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課題中心進行發言,對每位發言的同學,要從不同角度給予肯定和鼓勵,提高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釋放學生的智慧潛能。小組代表提出意見和見解時,教師要用一兩句話來點評學生的發言。根據實踐教學的情況,教師的點評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明、當、激、解。明就是必須表明自己的觀點;當即是用簡練的語言恰當地點評學生的觀點;激即是激勵學生的每一次發言;解即是幫助觀點錯誤的學生理清問題思路,找出原因,得出正確的觀點。
三、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對學生成長的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學會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而且還能使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這一過程不僅使學生之間通過交流獲得新思想、新觀念,而且也使學生自己的知識在應用中得到有效“增值”。討論過程是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都離不開語言文字表達,討論方式可以是口頭的和書面的,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將自己獲得的信息表達出來與同學交流,因此實施互動式討論型教學,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必然會獲得提高。
(二)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
在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中,討論的效果實質上是學生思維運用能力高低的體現。學生觀點表達越順暢,思維就越活躍,那么思維能力也就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加強,使學生對知識理解更加深刻,也為其真正創造性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能力
由于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互動討論的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學生之間的交往過程,在交往之中學生學會交往方式,學會尊重同學,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是培育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的重要途徑
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一改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學生成為教學信息之源。課堂上學生的討論,需要課前準備,學生除了讀書外,還要向他人請教咨詢、調查和詢問,這些都離不開人際交往,因此討論前的準備是培養社會活動能力的機會。互動式討論型課堂教學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需要學生來籌劃,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亦將隨之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楊樹兵.創新教育論綱.教育研究[J].1998(8):32
[2]曾立榮.高校思政課互動式課堂教學若干問題探討[J],社科縱橫,2010(12):256.
作者簡介:
譚備戰(1969-),男,漢族,河南開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