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清
【摘要】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創造性地進行富有時代氣息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改革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創造性 人格魅力 凝聚力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083-01
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就象是一潭死水的“滿堂灌”,把學生的頭腦看成是用來裝知識的容器,老師拼命地把知識往學生腦袋塞,也沒能塞進多少,這樣的課學生聽多了,時間長了,就感到厭煩,要么上課睡覺,要么做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甚至討厭上課。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教師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是失敗的。作為教師這時還能沉浸在自己所設計的課堂環節中,還能執迷不悟嗎?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改善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實效是思想品德課改革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下面就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實效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一、把學生“擺”上講臺
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可以把學生感興趣的事情進行創造性地教學。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地調動自己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善于創設適合教學的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在講授“自尊自信”的內容時,我先在黑板寫下“自尊、自卑、自負、自信、虛榮”這幾個詞,接著讓學生上講臺演譯這幾種行為,然后讓其他的同學判斷他演的行為是否正確。學生要演譯和判斷正確就必須要在生活上對這幾個詞要有一定的了解,或者要從書本上找答案。這種做法不僅變被動為主動,還能引起學生對學習本節課的興趣,這樣學生就能通過活動主動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同時還能活學活用。這種把學生“擺”上講臺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學習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把教師“擺”上講臺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甚至關系到學生學習該課的興趣,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以善教的藝術去折服學生,而且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其中,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什么樣的形象是關鍵。小到穿著打扮,大到言談舉止,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與他們喜愛的老師和睦相處,可以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直接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培養與學生的情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
在課堂上,我們不要以權威自居,獨占課堂,而要把課堂變成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的園地,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和看法,讓學生敢于說、敢于問。使學生在平等、愉悅的教學氣氛中接受新知。如在講授關于“從眾心理”的內容時,有的學生就問:“老師,你的頭發染成黃色、穿著高跟皮鞋,是不是也有從眾心理?。俊睂τ趯W生提出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我不但不會責罰他,相反是及時肯定、表揚他的發現與提問(因為他能用所學的知識發現問題,敢于提問),并讓學生一起來分析“從眾心理”的好與壞,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從眾心理”的積極影響以及消極影響,避免盲目受“從眾心理”的影響而隨波逐流,走向弊端,明確我們的態度。這種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交流,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教師的真誠與釋然,產生人格上的共鳴,教育效果遠在“滿堂灌”之上。
三、把生活“擺”上課堂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上,教師一開始就給學生全盤托出所授知識,沒有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過急地讓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的學習適得其反。而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學過程應該是先讓學生理解教材,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知識理解透徹,然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這種做法體現出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同時也激發學生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融合。這樣,學生才會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深,記得牢。
為了鼓勵他們多動腦筋想問題,鼓勵他們多收集例子,我要求學生在書上看到的、電視里看到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象都可以“擺”出來。要善于動腦筋想問題,要善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如在講授“自我負責”的內容時,我先讓學生用已有的生活經歷來舉例說明什么樣的行為才是自我負責的行為,什么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學生就會發掘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電視里看到的和學習上出現的事例,并分析哪種行為是負責任的行為,哪種行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整節課學生都要動腦思考問題,都有事情做,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所學得的知識得到應用,自己的口才、膽量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鍛煉,他們就會感到這樣上課很有意思,很有意義,自然就會喜歡上思想品德課。
四、把流行“擺”上課堂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因為思想品德課的基礎知識比較抽象,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多媒體可以將聲音、圖像、文字等融為一體,生動、形象、直觀。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把復雜的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利用多媒體呈現一些有趣味性的真實故事,可以輕而易舉地提起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凝聚力,從而真正地提高課堂實效。如:多媒體可以把一些新聞報道、記錄片以及反映現實生活的圖片、數據、視頻片段與思想品德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這種用事實說話的方式不僅能反映時代脈搏,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來了解世界。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產生很大的滿足感,教學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時代感也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思想品德課中尤其重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不能在乎形式,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和途徑,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將會越來越受學生歡迎。
參考文獻:
[1]戴艷軍,楊慧民主編:《“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學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胡進主編:《思想道德修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劉濟良:《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