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萍
摘要:數學是應用型學科,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新課改的提出,小學數學課堂引入了教學生活化理念,它是指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識。針對當前生活化教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生活化 問題 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素質教育,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基礎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和思維能力。因此,引入教學生活化理念,幫助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并加以運用,從而做到真正地理解數學,熱愛數學,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存的問題
1.教師忽視生活化教學的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是學生學會主動探索、發現和應用數學,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去,體現數學的價值和魅力,生活化教學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快樂的學習數學。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教師們迫于升學壓力,雖然也嘗試生活化教學,但也只停留在表面,教學方式依舊采用傳統填鴨式教學,教學目標單一。因此,在學生們眼中,數學就是黑板上黑白的符號和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這有悖于素質教育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標就是為了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與探索實踐相結合,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數學素養和應用能力,如果教師沒有深刻地意識到教學生活化的目標,則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陷入形式主義的怪圈。
2.教學內容無法聯系生活
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保持課堂活躍的重要保障,教師在設立教學情景的時候應注意貼合學生的生活環境,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少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貼近學生生活的必要性,只會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案上的步驟去向學生傳播知識,或者設立的教學情境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云里霧里,在毫不相關的情境下學習新的知識,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事倍功半,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學方法滯后
由于部分教師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沒有意識到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性,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升學率,教師們往往陷于題海戰術,學生對于與生活實際相去甚遠的數學題型有著很好的解題能力,對于數學唯一的印象就是一堆公式、定理和符號,導致學生無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出現的問題,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降低,為了考試而學習,是傳統應試教育的悲哀和桎梏。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1.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
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小學數學要想實現教學生活化,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應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理念,樹立生活化教學觀念,留心生活上與數學相關的事物,并結合生活實際教學。比如,在學習《角的分類》時,可以讓學生們舉例生活中常見的角,課前讓學生們準備一張圓紙片,引導學生將圓紙片進行對折,得出平角概念,再對折得出銳角概念等,利用圓紙片的折疊方式讓學生學會角的分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多多關注生活,有助于他們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2.建立生活化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設立,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構建數學體系,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設立情景時應注意選取合適的生活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時,可以設立學生到文具店買文具的情境,在板書上標好各種文具的名稱和價格,并告訴學生要購買多少文具,讓學生們自行算清總價,在游戲的過程中教會學生乘法與加減法的混合運算。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聯想到自己購買文具的經歷,喚起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就不會顯得茫然無措。
3.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
當代小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課后練習重復單調,容易引起學生厭煩心理,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時應注意避開題海戰術,設計適合適量的作業,運用生活化練習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找規律》時,可以通過播放兒歌,讓學生找出各種事物出現的次數,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交流與溝通中找出歌曲的規律。像這樣的聽歌中學會尋找事物規律的練習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身心投入思考與練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數學思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使學生們熱愛數學,快樂地學習數學知識。
三、總結
小學數學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數學知識的傳播不應該局限于傳統課堂上的各種符號和公式,數學存在于生活中,教學生活化可以幫助教師將學生們從死記硬背公式中解救出來,使學生們更易于接受新知識,有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紹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的探討[J].才智,2013,(30):125.
[2]潘姝予.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14,(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