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嬌
【摘要】主題教學法具有鮮明的教學特色。在《無形資產評估》專業碩士課程中實施主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說明主題教學法適用于專業碩士課程中。文章在教學實踐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配套措施,以期進一步改進主題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無形資產評估》;主題教學法;專業碩士
作為我國高校專業碩士培養體系中的一門專業,資產評估專業的開設雖然不到十年時間,屬于年輕的一員,但隨著市場競爭愈趨激烈,高新技術企業蓬勃發展,企業間兼并收購活動日趨頻繁,財務報表要求越發規范和全面,對資產進行正確的評估成為企業乃至國家經濟不可缺少的考量內容。越來越多的經濟及管理類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報考資產評估專業碩士,盡快提供該專業培養質量以盡可能地滿足社會需求和企事業單位要求迫在眉睫。本文將結合專業碩士培養要求,以《無形資產評估》課程為例,探討如何運用主題教學法進行教學實踐,以期提升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一、主題教學法介紹
主題教學法是指圍繞某個主題展開課程教學的一種方法,其強調按照主題對課程進行組織整合。整合性主題教學模式最早由美國學者Susan Kovmik及其研究團隊于1982年提出,他們認為學科主題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在于,無形中將紛繁復雜而片斷化的零散知識進行分類歸納和整理。主題教學的形式較為多樣,包括主題辯論、主題演講、主題調研、主題讀書、主題展示等。
主題教學法有一套較為固定的流程模式。首先,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和課程特點引出具體的話題,再對話題進行一一梳理,然后確定主題并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重難點授課,向學生布置相關任務或作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后查閱資料、預習知識等準備后,最后回到課堂進行講述和討論,師生共同參與到反饋交流中。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有所變化,教師不再是“一言堂”或者“填鴨式”灌輸知識,而是教師主導引領,學生積極參與。
可見,主題教學是一種提倡師生參與、生生合作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教師和學生均有較高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十分熟悉教學內容,才能正確、精練地歸納出反映教學重難點的教學主題;另一方面,需要學生既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又要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較好地完成相關任務。所以,主題教學模式十分適合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問題、動腦實踐的綜合能力。
二、《無形資產評估》課程的特點
筆者自進校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無形資產評估》課程的教學?!稛o形資產評估》是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門核心課程,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當今知識經濟背景下,無形資產的重要性得到不斷提升。比如,2013年美國第14次對GDP核算進行綜合調整,將R&D投入以及包括娛樂、文學及藝術原創在內的無形資產和住宅固定資產的所有權轉移成本等納入固定資產投資核算賬戶。此外,我國于2014年3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取消原來對貨幣出資占比30%的最低比例要求,規定企業用無形資產出資不受比例限制,最高可全額100%無形資產出資,具體由股東之間決定出資比例及出資方式。二是對無形資產價值進行正確評估是確定企業價值與品牌、在當前國有企業向混合所有制轉型過程中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順利進行各項經濟活動的重要前提。
無形資產涵蓋范圍較廣,大致可分為四類(張建福等,1999):一是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版權和計算機軟件等知識類產權無形資產;二是訂貨合同、租賃合同、政府合同、煙草專營權、專營進出口權等權利類無形資產;三是客戶關系、銷售網絡等關系類無形資產;四是商譽等其他類無形資產。
三、主題教學法實踐
筆者所授《無形資產評估》為專業碩士一年級春季必修課程,總共16學時。學生通常在10人左右,屬于名副其實的小班制,十分利于開展主題式教學。
(一)實施內容
按評估方法構建主題。由于資產評估的方法較為固定,根據評估方法發展及運用狀況,分傳統方法和前沿方法兩個主題進行講解,每個主題分配2學時。傳統的無形資產評估方法有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其中,成本法計算重新建造或購買相同或相似的全新資產的成本或價格;市場法指評估人員根據類似的無形資產的市場交易信息,對被評估無形資產進行調整;收益法則通過無形資產的預期收益估計其價值。前沿方法主要涉及實物期權法,該方法首先將無形資產看作期權,然后分辨出標的物,識別標的物當前價格和執行價格,再分析標的物的價格變動特性,最后利用期權定價理論求出期權價格,從而確定無形資產價格。
按無形資產評估對象構建主題。筆者參考最新出版的幾本教材,結合學時限制,遴選出三個主題,每個主題分配4學時。這三個主題分別是:知識產權型無形資產的評估,包括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關系型無形資產的評估,包括特許經營權和銷售網絡與客戶關系;綜合型無形資產的評估,包括商譽權和整體資產的評估。此三個主題基本包含了無形資產的核心構成,將結合評估方法進行案例討論。比如,以專利權的評估為例,對實物期權定價方法進行主題分析,讓學生學習龐東、杜婷(2004)如何以企業的專利權分析無形資產的實物期權定價模型,劉志剛、銀路(2004)提出了修正的期權定價法是怎樣在專利權的投入與產出均為隨機情況下進行評估的。
(二)效果評價
通過主題教學法對《無形資產評估》進行授課,較好地提煉出了教學的重難點內容,教學流程思路明晰,教師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互動討論增多,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提高。對教師而言,實施主題教學法對任課教師無更多技術要求,同時還能幫助教師梳理清楚授課內容;對學生而言,主題教學有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參與到知識學習和探索的實踐過程中??梢?,主題教學法十分適用于研究生尤其是專業碩士的理論課程。
四、改進措施
在運用主題教學法過程中,筆者感受到了其對于提高專業碩士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作用。通過教學實踐和思考,筆者認為在堅持主題教學法的同時,可以運用其他措施來配合主題教學法的實施,以進一步提高運用效果。
(一)以課程屬性為導向,多學科教師聯合授課
作為跨學科的交叉課程,《無形資產評估》涉及知識產權、金融學、投資學、會計學、管理學等內容,體現出較大的復合型,要求教師具有綜合的知識儲備,授課難度大。根據該課程屬性,可在主題基礎上,區分出其屬性,配以相應專業或學科的師資予以支持。比如,涉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內容可由知識產權學院的相關教師為授課教師提供咨詢支持;涉及實物期權法等前沿評估方法的內容可由金融工程的專業教師為授課教師提供咨詢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資產評估專業師資較為緊缺的現象。
(二)以專碩性質為指引,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
作為專業碩士的核心課程,《無形資產評估》雖然是理論教學,但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注重理論的運用和實踐性。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一是可在主題教學過程中融入案例教學;二是加強與行業專家聯系,及時根據行業最新發展狀況調整教學內容,以此改善當前課堂教學偏空泛、學生理解較困難、業界要求難滿足的現象。
(三)以學生專研為目的,運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
作為以培養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為目標的研究生課程,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多地應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自我探索的思考習慣。由此,教師在實施主題教學過程中,應明確自身定位。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而是提供學習的線索和途徑,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創造性的知識學習中。整個過程,學生將做課前準備、課中展示、課后作業,課堂教學除了講授,也相應地增加了討論、講演甚至辯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將使得主題教學更為充實、高效。
【參考文獻】
[1]段紅鷹,婁玉娟.從建構主義角度談主題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學術月刊,2008(04):92-93.
[2]龐東,杜婷.基于實物期權理論的無形資產定價方法探析[J].財經研究,2004,30(07):130-136.
[3]張建福,胡海濱,王曉東,等.美國資產重組與無形資產評估的考察報告[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1999(01):56-59.
[4]余婷婷.試論主題教學法在就業指導教學中的應用——以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實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7,19(03):36-39.
[5]吳慧香.項目導向的無形資產評估教學模式構建與實施[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2(04):33-34.
[6]周運瑜.主題教學法在《休閑學概論》課程中的實施初探[J].亞太教育,2016(31):145-146.
[7]劉志剛,銀路.專利權價值評估的進一步探討[J].價值工程,2004,23(0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