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敦平
摘 要:圖書館服務是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精神生活質量對一個人的發展更加重要。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圖書需求,在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要不斷創新。本文對當前公共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模式創新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大數據時代 服務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8-00-01
引言
隨著我國公共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也不斷拓展,全民閱讀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個途徑,閱讀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文學修養,從而幫助一個人塑造由內而外的良好氣質,是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素質的途徑。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公共圖書館法草案時,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一個相同的問題:公共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什么樣的?就當前時代背景而言,信息化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工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為公眾提供高效的服務,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覽產品,提供更深層次更多元化的服務,才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公共圖書館不應該只是借閱書籍的地方,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可以發揮的功能還有很多,例如可以實現主動服務、知識服務等,只有提高服務水平,才能真正實現我國民眾的精神層次的改變。
一、當前圖書館服務現狀
在我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各地也不斷發力,加強對各種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革和創新,比如對圖書館進行支持,給予他們多樣化的幫扶,提高服務水平,圖書館的建設也不斷加速,但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圖書館的服務還存在一些問題。以廣州圖書館為例,廣州圖書館新館于 2012年12月28日開放基本服務,并且在不斷完善管理制度的過程中取消了舊館的押金制度,全面實行免押金注冊,而且館藏文獻中的90%以上都實行開架借閱,開展了多項服務創新舉措。但是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出現了服務創新和傳統需求之間的矛盾。例如信息化服務舉措造成了查書容易找書難問題顯現。廣州圖書館新館面積較大,相對于舊館而言,館藏書籍更多,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圖書館使用了電子查閱系統,這無疑給讀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查書服務,但是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有的讀者認為找某些書籍的途徑依舊不夠便利,找書的過程比較困難,新館的外文文獻分布在報刊區、文學區、綜合區等好多不同樓層,加大了外籍讀者找書的不便。另外,在新時期,圖書館館員的主動服務意識比較缺乏,也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以人為本是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基礎,只有做到以人為本,以讀者為中心,才能真正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當前有的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對讀者服務理念的創新程度還不夠高,因此導致圖書館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較多,沒有真正發揮出圖書館的作用。同時,當前圖書館的管理人員隊伍呈現老齡化現象,缺乏新鮮“血液”,對讀者服務工作的開展產生影響。最后,在大數據時代,海量的數據信息是最明顯的特征,而且海量的信息數據就是知識,知識便是生產力,要提高大眾的能力水平,則圖書館不能再單純地為人們提供各種閱讀資料讓人們來選擇,而應該要主動提供服務、知識服務。但是當前有的圖書館在信息網絡工程建設過程中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缺陷,另外,在圖書館管理過程中,圖書館管理人與與讀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暢,缺乏溝通和交流,從而導致服務水平不高。
二、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
1.對用戶喜好進行分析,實現精準服務
大數據時代信息數據的價值十分高,通過對海量信息進行分析,可以找到服務瓶頸,找到突破口,從而提高服務水平。例如加強對圖書館官方微信平臺的建立,通過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廣,可以吸引眾多讀者,而微信公眾平臺的后臺對讀者的很多屬性進行了體現,通過對對于訂閱圖書館官方微信的用戶要加強分析,從而有助于為用戶提供更準確、更全面的服務。例如當前廣州圖書館也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的不斷營銷和推廣,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在廣州地區以及全國范圍中都有“粉絲”,由于用戶是通過互聯網和微信關注圖書館公眾平臺的,而且微信公眾平臺是面向所有人的,因此,這些用戶的身份是多樣化的,有各個行業領域的人,用戶來自全國各地,用戶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等也不相同。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圖書館要對這些用戶的基本屬性進行分析,例如用戶的地區、用戶使用的設備終端、用戶瀏覽點擊的信息類型等,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搜集,再加以分析,從而為微信公眾平臺營銷推廣和服務工作提供幫助。該圖書館通過對用戶的基本信息分析得知,對于不同的欄目,關注人數的屬性各不相同,比如一些文化欄目,關注者更多是集中于20-35歲之間的女性,而對于一些與教育教學有關的信息,訂閱用戶中以學生居多。這些數據對公共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以后的推廣工作有一定幫助,有助于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人員對專題進行策劃,從而吸引更多用戶。
2.打造特色服務
在大數據時代,加強對服務模式的創新,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真正實現特色服務。以廣州圖書館為例,隨著廣州圖書館新館的建立和完善,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在圖書館服務過程中要引入先進信息技術及提供創新服務,為圖書館維護、延伸其服務品牌提供保障。例如圖書館不斷加強網絡化建設,整合廣州乃至南粵地區優秀特色文化資源,著力打造特色館藏服務品牌,每一個地區都有獨特的人文底蘊和民族風情,在公共圖書館這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中體現得更加明顯,廣州圖書館可以加強對廣州地區的特色文化的整合,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可以定期舉行相應的本地民俗風情和特色文化活動,深度挖掘當地的民俗文化,用民俗文化吸引用戶,不僅可以提高圖書館的人氣,還能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形成新的更受歡迎的服務品牌。
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館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載體,是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關注精神生活,圖書館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圖書館服務中應該要加強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借助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實現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為讀者帶來更加良好的服務體驗。
參考文獻
[1]陳曉燕.淺析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6(11)
[2]蔡新紅.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個性化服務模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7)
[3]楊海亞.提供公共智慧服務: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J].新世紀圖書館,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