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序哲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納入創新國家建設發展戰略,對于遼寧老工業基地而言,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尤為重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勞動關系呈現出新特點、帶來新問題、形成了新挑戰,加快推進遼寧省新型勞動關系治理體系意義重大。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新型勞動關系 治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F2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8-0-01
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勞動關系是否和諧,事關勞動者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2015年3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為新形勢下勞動關系治理指明了方向。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納入創新國家建設發展戰略,提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融入發展各領域各環節,鼓勵各類主體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打造發展新引擎”。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遼寧省要實現全面振興發展,一方面需要加快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建設,推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必須深入研究“雙創”背景下,我省勞動關系發生的新變化和多樣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新型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實現勞動者和新型創業組織的協商共事、機制共建、效益共創、利益共享。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構建新型勞動關系的意義
1.研究現狀
1.1就“雙創”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看,自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以來,成為理論界、學術界的“熱詞”加以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加強各地區“雙創”的頂層設計、營造“雙創”氛圍、“雙創”人才培養、政府職能轉變等問題的研討。就實踐而言,我省頒布了《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實施意見》強調通過發展專業空間眾創、鼓勵網絡平臺眾創、培育企業內部眾創,釋放我省創業創業新能量。
1.2就勞動關系協調問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看,上世紀80年代一些西方學者就提出,政府管理社會的三大目標應是就業水平、勞資關系、經濟收益分配。西方各國政府一直把協調好勞動關系作為化解社會利益矛盾方面的重要任務。十六大以來,我國理論界更多關注非公企業勞資關系、工會作用、公民共權益保障、政府干預的范圍和手段以及法律保障問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作總書記多次強調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問題。作為職工大省,早在2011年就頒布了《關于加強新時期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的意見》,它對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1.3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與勞動關系發展的交叉研究看,目前理論界關注不夠。“雙創”背景下,對完善勞動關系提出的新問題、新挑戰的研究鮮見。據報道,2014年涉及互聯網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明顯增加。我省學界對于當前風起云涌的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技術、新業態,對小微企業、電子商務、網絡創業、大學生創業和人才派遣等新的創業就業形式帶來的新型勞動關系以及相關協調機制的研究明顯滯后。
2.意義
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基礎。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省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把創新作為培育內生發展動力的主要生成點,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尤為重要。目前,我省勞動關系呈現總體協調穩定、和諧發展的良好態勢。但隨著經濟社會轉型步伐加快,勞動關系主體及其利益訴求越來越多元化,勞動關系矛盾進入凸顯期和多發期,勞動爭議案件居高不下、調處難度加大,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任務艱巨繁重。認真研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勞動關系新情況、新特點、新挑戰,加快推進新型勞動關系治理體系建設,保護創業者和勞動者合法權益,對于激發調動全省的創新激情,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促進我省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具有著重要意義。
二、“雙創”新型勞動關系產生的歷史方位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興起,加快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隨著我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去產能的供給側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以“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業態,推動企業營銷模式和管理組織方式變革,使有界的傳統企業變成無界的開放式、協同式創新平臺,實現個人化創造和社會化生產高度統一。
在“雙創”產業新模式背景下,使傳統勞動關系調整面臨新情況,新興業態下勞動關系的認定、對經濟新常態下勞動關系調整面臨的諸多新問題。
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勞動關系呈現新特點和新問題
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勞動關系的新特點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小微企業、特別是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所形成的網絡創業、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興業態,具有門檻較低、跨界融合、結構重塑、自由開放等特征。由于所有制、管理、運行和用工方面的復雜性,決定了勞動關系呈現新特點:一是在經營模式上,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的經營模式,使不同所有制形式和組織形式的企業之間勞動關系更加復雜。二是在管理方式上,“雙創”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管理方式與傳統企業和業態存在較大差異,勞動關系呈現新情況。三是在不同用工方式,既有直接用工又有勞務派遣用工,既有全日制用工又有非全日制用工,既有長期用工又有臨時用工,不同用工方式的勞動者在企業的實際地位及其利益訴求存在較大差別。
2.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勞動關系呈現的新問題
第一,企業發生勞動人事爭議的風險加大。主要體現在企業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公司資產重組、不當簽訂履行競業限制協議、關聯公司之間混同用工等方面。第二,企業規模小,處于事業初創階段,日常用工管理行為隨意,勞動保障不健全。第三,企業調整轉型頻繁,企業轉崗、裁員情況普遍,企業在運營管理中,勞資關系不穩定。第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剛起步,針對性的法規、制度尚未建立,缺乏明確的法律監管,一旦出現糾紛,難以及時有效保護職工合法權益。endprint
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對勞動關系調整帶來的新挑戰
第一,部分勞動標準難以適應我省“眾創”發展,勞動標準缺乏彈性,對“互聯網+”、大學生創業等勞動保護執行力度不足。第二,三方協調機制尚未充分發揮作用。還沒有建立常規化、制度化的調處機制,勞動保障監察、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處理能力不足,集體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缺乏新興業態下行業性集體協商,同時由于規模小、轉型快、用工靈活使工會組建難度大。第三,相對于我省“眾創”的迅猛發展,企業普遍缺乏內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民主管理體系,非法律調整的機制仍顯薄弱。
四、新型勞動關系調整復雜性的歸因分析
1.在市場化、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因素相互作用與疊加影響下,“眾創”企業勞動關系始終處于快速動態變化過程中。
2.勞動者的維權意識逐步增強,不僅更加關注法定權益的實現,而且要求增加工資和改善勞動條件、共享發展成果的愿望更加強烈,權利訴求和利益訴求同時出現。
3.我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過程中,計劃體制改革過程中的歷史遺留問題與培育新動能的現實問題相互交織,勞動關系調解與其他經濟社會問題相互關聯,增加了勞動關系矛盾的處理難度。
五、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新型勞動關系治理的體系建設
1.深刻認識建立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的重大意義。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建立新型勞動關系是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新條件下勞動者根本權益的保障,是促進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基礎,是促進我省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源泉。
2.建立務實、高效、穩定“雙創”新型勞動關系調整的工作推進體系。第一,建立常設領導機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領導小組任組長,辦公室設在省人社廳。第二、形成長效協調機制和分工明確的工作體系。領導小組實行定期議事制度,辦公室負責協調,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分散辦公。
3.制定“雙創”新型勞動標準體系。針對我省“雙創”新型勞動關系,頒布地方性法規解決新業態就業群體的勞動標準適用問題,最大程度將各類勞動者的基本權益納入勞動保護范圍,同時解決“雙創”微型企業的差異化適用問題。
4.形成“雙創”新型勞動關系的工程支撐體系。依據我省《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實施意見》形成市場準入、社會保障、行業自律、公共服務、人員流動、網絡安全、氣氛營造等系統工程體系,引導“雙創”新型勞動關系健康和諧發展。
5.構建“雙創”新型勞動關系集體協商制度和利益爭議調處體系。構建多層次的集體協商制度,推動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建立三方機制的實體機構,明確利益爭議的調處程序。
6.加強“雙創”新型勞動關系的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人事調解仲裁體系。推進我省“雙創”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實施網絡化管理,使調解仲裁的過程更加陽光、透明,案件質量管理更加高效、實時。發揮監察、調解仲裁機構得咨詢指導功能,預防爭議和違法案件的發生。
7.引導“雙創”企業內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設,推動建立企業民主管理,完善勞動關系雙方溝通議事、職工不滿申述處理機制,推動勞動關系雙方溝通合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