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燕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的文物歷史悠久、品種數不勝數。雖然發現的文物也越來也越多,但文物宣傳教育的工作做的卻少之又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強文物保護宣傳教育,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文物保護意識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字:文物 保護 宣傳
中圖分類號:G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 2017 ) 08-0-01
保護文物是一項公益性文化事業。當公眾到文化保護單位和博物館進行參觀時,了解各種文物重溫中國古代文明,陶冶情操。通過了解中國歷史發展進程,從而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思想,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精神。保護文物及其環境、歷史風貌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維護公共文化利益事關重大。我們要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理念,深入開展文物保護宣傳工作。文物保護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護文物,文物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文物保護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合理利用。
一、文物保護宣傳教育的現狀
1.文物宣傳教育不到位、不深入
目前,文物宣傳保護的途徑大多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途徑,但現在很多收聽廣播的人的比例少之又少。所以起不到宣傳教育的效果。很多媒體宣傳看似覆蓋面和受眾面廣,但是旅游期間,國人破壞文物的現象仍很普遍。究其原因,就在于文物宣傳教育不到位。沒能從更高的高度看待文物保護工作,在發展旅游經濟中,對文物資源強調開發多,強調加強保護少。同時在文物旅游改革探索中,沒能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而且文物保護額宣傳教育形式化。如果文物宣傳教育不到位,不深入,人們就意識不到文物對于我們的重要意義。
2.文物宣傳教育的涉及范圍小
國家級的文物宣傳很到位,但是地方縣級新聞媒體所宣傳的內容很少涉及文物保護,有的甚至并不進行宣傳。如果基層群眾文物保護意識不能形成或者淡薄,
就會給文物販子可乘之機,以致倒賣走私文物事件不斷發生,屢禁不止。還有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領導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以政代法、以權代法、法人犯法的現象,給文物保護事業帶來新的問題,造成很大的損失。大的城市受到教育多的人,素質高的人在文物保護與尊重方面做的比受到教育少的人,素質低的人文物保護意識更強,所以要宣傳到鄉鎮及農村。正是因為文物宣傳教育設計的范圍小,才導致如今文物保護這樣的現狀。
3.人們的保護意識差,沒能意識到文物保護宣傳工作的重大意義
存在擁有文物的單位或個人的法律意識淡薄,甚至明知故犯,更有甚至因利益驅動無視法律約束,倒賣、走私珍貴文物。如何應對文物流失的現狀,一直是令文物保護工作者頭痛的事情,特別是在基層,簡直防不勝防,防無可防,所存在的癥結值得好好探討一番。在很多景點,見游客亂涂亂畫現象隨處可見,趴在文物上拍照,在文物上刻著自己的名字,如:某某到此一游!人們保護文物的意識非常差,沒能意識到文物保護宣傳工作的重大意義!
二、加強文物宣傳教育的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事業中
宣傳教育能夠讓更多的公眾認識和了解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內心中產生共鳴,主動參與到其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節假日時,一些文物遺址對外開放,而人們在觀賞游玩,會出現不文明現象,如踐踏草坪、在文物上雕刻自己的名字等,究其根本就是缺少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對于人們攀爬文物的現象,可以在遺址周圍樹立“保護文化遺址,請勿攀爬”的標志,使人們能夠意識到文物的不可修復性特點,喚醒自身內心深處的保護意識、并轉換為自覺行動。很多地方部門的宣傳不到位,導致人們對文物保護的意識淡薄。要想從行動上改變人們保護文物的自覺,就要從觀念上入手,思想是一切行為的導航。
2.相關各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作用
相關各部門要落實文物宣傳教育的工作。加強與公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確保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只有領導部門明確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將該項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因此,相關部門可以利用新聞媒體、邀請領導、專家等專業人士進行專題講話、講座等,強調文物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占據的不可替代的位置,不僅能夠增強領導文物保護意識,且能夠引起全社會公眾的重視。充分利用新聞輿論,知識經濟時代,新聞輿論在社會中的作用日漸突出,將新聞輿論作為向公眾進行文物保護宣傳教育載體能夠獲得更好地效果。不僅如此,公眾還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及時向文物部門報告,及時發現文物,促使公眾能夠將文物保護視為己任。
3.人們要樹立文物保護意識
一方面,加強地方文物宣傳隊伍的建設和文物宣傳工作是目前最基本的工作。加大文物宣傳的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文物宣傳隊伍要嚴格實行文物宣傳崗位考核和持證上的制度。同時還必須還要不斷加強對文物宣傳隊伍人員的培訓,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業務強、作風正的宣傳隊伍。另一方面,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要從青少年入手。提高青少年文物保護意識非常必要,少年時期作為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加強對學生文物保護宣傳教育,培養他們熱愛文物的情感,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文物遺址,激發青少年內心文物保護意識。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及說服力,以物質載體呈現在人們面前,尤其相比較于書面,文字更具教育意義。
三、小結
文物保護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復雜性工作,單靠某一主體遠遠不夠,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因此,我們應明確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相關媒介,加大對文物保護宣傳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增強全社會國家文物保護意識,將該項工作視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從而進一步推進文物保護工作的持續、有序進行,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更多支持與幫助。本文結合個人多年實踐工作經驗,就文物保護現狀展開了探討,具體的分析了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為三點,分別是,文物宣傳教育不到位、不深入文物宣傳教育的涉及范圍小;人們的保護意識差,沒能意識到文物保護宣傳工作的重大意義,并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意見,分別是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事業中;相關各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作用;人們要樹立文物保護意識。然而由于個人所學知識以及閱歷的局限性,并未能夠做到面面俱到,還需要再進一步努力。
參考文獻
[1]嫣然;論文物保護宣傳教育及提出相關對策建議[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2]陳欣;淺析文物工作的宣傳性功能[J];商品與質量;2012(56):53.
[3]劉燕;館屬革命文物復合價值的研究與愛國主義宣傳[J];黑龍江史志;2014年05期
[4]楊靜坤;博物館展覽宣傳的推廣模式與實踐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176-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