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娟
摘 要 長久以來,民辦高校的校企合作并沒有得到學者們的真正重視,多將其與公立院校、高職教育混同,文章旨在從民辦高校出發,有針對性探討該領域里的校企合作。
關鍵詞 民辦高校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民辦高校為國家培養了為數不少的專業應用型人才,與公立院校相比,面臨著不少發展困境。一些人認為,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實現社會資源與民辦教育資源的共享,是民辦教育的一個發展契機。在校企合作中,民辦高校何去何從,本文試圖探討這一問題。
1民辦高校校企合作現狀
目前,國內學界對民辦高校校企合作研究較少。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首先體現在學生生源素質相對較差,其次教師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較大,科研能力相對較弱。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對民辦院校的不信任,阻礙了民辦院校校企合作的有力展開。民辦院校與公立院校相比,也有一定的優勢,如管理機制完善,大部分民辦院校實行的是企業管理制度,從教師層面來說,他們對于企業的管理并不陌生,而且存在的一種天然的親和性。“高校與企業共同創辦分校或二級學院, 利用高校的牌子和社會影響力, 企業出大部分或全部資金。”可以看到,民辦高校即二級學院,本身就是較企合作的產物。目前,我國不少民辦高校是以企業冠名的,如筆者所工作的單位,“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即體現出新鄉醫學院與河南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從這方面來看,民辦高校與企業進行合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相對公立高校來說,具備與生俱來的合理性與正當性。
從科研角度來看,高校校企合作可分為研究型大學與非研究型大學的校企合作,顧名思義,前者在校企合作中,多承擔科研開發方面的工作,但不能說明后者的校企合作不重要。有人認為,民辦高校因為科研能力差,不具備校企合作的基礎,這種觀點比較武斷。應用型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更注重學生的動手與實踐操作能務,可以更快的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工作技能。此外,民辦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其價值不容小覷。
2選擇合作對象
民辦高校應該目光鎖定在當地企業、中小企業上,而不要好高騖遠,盲目自信,非知名企業不合作,這是極不理智的。據統計,我國的中小企業目前已超過1億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7%,創造的產品和服務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7%,上繳稅收接近國家稅收總額的50.7%,集中了75.7%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對于企業來說,看的是人才的實際能力,而是否出身于名牌大學,是否為公立院校,必不十分看重。所以,對于民辦高校來說,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通過校企合作進入企業內部,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就能得到中小企業充分的重視,從而找到發揮自己能力的用武之地,實現校企合作目標。因此,民辦高校要加強與本地相關中小企業的聯系與溝通,且要將其列為首選。地理位置的接近,以及地域文化的相同,可以減少校企合作過程中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雙方的硬件設施,實現資源享。
3具體合作措施
首先,校企雙方應該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的契機,主動引導企業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讓企業以外來者的眼光審視之。在民辦高校的課程設置上,合作企業有了對學校學生綜合能力的深入了解,根據工作的發展形勢,向學校提出恰當的建議。學校應該明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實踐與訓練,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給出不同的崗位工作指導。
其次,校企雙方共建人才隊伍。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對于教師來說,給予適當的補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經濟收入。在師資隊伍的建設過程當中,企業可以派相關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為學生講授具體的技術知識。這不僅可以增另課堂教學的豐富性,還可以緩解教師教學任務過重的壓力。
最后,實施項目式合作。在民辦高校與中小企業合作中,項目式校企合作是較為合適的一種模式。項目合作的做法體現在打造團隊、承接項目及頂崗實習等方面。較好的結果是,能夠延伸合作項目,或從一個項目跳轉到另一個項目,簽訂實習協議,最終為學習提供良好的就業條件。
4建立保障機制
在校企合作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建立合理的保障機制,以確保雙方的合作能夠持續有效的進行。首先,建立分配利益機制。校企合作應該引入合理的利益機制,并將其作為最有效、最根本的調節機制。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校企合作利益機制的建立,需要有政府的介入與支持。政府建立良好的市場規范,并給予民辦高校的一定政策支持,受利益驅動的企業即會自告奮勇,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
其次,建立政府管理機構。從政府的層面出發,建立監理機構負責高校校企合作,代表國家與政府,充當中介者與調節者,以第三方角色介入,從宏觀上調控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這樣,不僅能夠保障校企雙方的利益,還可以避免企業對校企合作熱情不高的現狀,最終實現社會資源的整合與重利用。
最后,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通過政府的政策鼓勵,企業將閑散資金投入到民辦教育中去,企業用資金換取學校的人力與知識信息,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學校可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搭建更好的校企合作平臺,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吸引更多企業進駐校園。
5結語
民辦院校應該積極探索民辦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企業應該把校企合作作為重要的人才投資方式,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后備力量。合作雙方找準結合點,把民辦教育校企合作作為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努力整合民辦教育資源和社會服務資源,為民辦教育的人才培養和提高辦學效益,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蔣丹.論我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7(1).
[2] 王宇.完善民辦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4(19).
[3] 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機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