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佳,鮑慧瑋,韓 冬,李麗靜,黃曉巍
(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
混合式教學法對《臨床藥學》教學促進作用研究
劉 佳,鮑慧瑋,韓 冬,李麗靜,黃曉巍*
(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
隨著多媒體和網絡科技飛速發展,各種計算機技術被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中,結合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將混合式教學法運用到《臨床藥學》課程教學工作中,能夠使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優勢互補,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通過建立科學且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法,進而找到與人才培養相關的因素和經驗。
混合式教學法;臨床藥學;教學模式
《臨床藥學》是以病人為對象,研究藥物及其劑型與病體相互作用和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其以提高臨床用藥質量、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為目的,以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為核心,重點研究藥物臨床合理應用方法等綜合性應用技術[1]。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因為傳統教學講授是以教師為主導,本門課程因為涉及臨床相關知識較多,而藥學專業的同學并沒有開設《內科學》《臨床診斷學》和《臨床藥物治療學》等課程,導致學生主動性不強、學習興趣不高的現象,教學效果不理想。混合式教學指的是網絡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教學, 是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是目前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2]。筆者嘗試將傳統課堂+拓展課+“藍墨云班課”手機APP+實驗課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3],增加教學的靈活性,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理論和實際的聯系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理論聯系實際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 以長春中醫藥大學2013級藥學專業72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本項研究。
1.2 研究方法 在《臨床藥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兩種教學法進行研究,以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為研究周期,將整個學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采用傳統教學法按教學大綱和要求講授,第二階段采用拓展課+手機教學軟件+實驗課形式開展混合式教學[4]。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第一階段開始前給學生發放“《臨床藥學》混合式課堂教學前置調查問卷”對學生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然后進行常規授課,期中進行期中考試;第二階段采用手機教學軟件《藍墨云班課》輔助進行簽到、課件分享、小組活動、測驗、資源分享等活動;拓展課邀請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兩名臨床藥師講解《臨床常見病的藥物治療》;實驗課前教師將臨床經典病例發給學生,由各組學生按照分組首先進行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課中各組對分析結果進行匯報,同學提問,教師點評,課后各小組進行互評對實驗課進行綜合評價。期末發給學生“《臨床藥學》教學改革模式調查問卷”,并進行期末考試[5]。課程結束后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對《臨床藥學》促進作用進行統計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理論考核成績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 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成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表示有極顯著性差異。
2.1 “《臨床藥學》混合式課堂教學前置調查問卷”結果 本調查問卷共由30道題目組成,主要對“學生智能手機使用情況、學生是否愿意開展混合式教學和學生對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態度”進行調查。72名學生收回有效問卷68份,具體結果如下:1)智能手機使用情況:68名學生中有97.06%(66名)的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有76.47%(52名)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多余2小時,雖然64.7%(44名)學生的手機流量少于1G,但60.29%的學生每月校園網wif流量多于
4G。92.65%(63名)的學生上課隨身攜帶手機,且有
80.88 %(55名)學生有上課玩手機的經歷,全部學生均有網上學習的經歷,且有97.06%(66名)的學生有在課堂上利用手機上網查資料的經歷,但也學生上課用手機聊天、看新聞、聽音樂甚至看電視劇。如果不能夠利用好學生上課時間,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其禁止學生攜帶手機上課不如將學生手機變成課堂上參與教學的輔助工具。2)學生是否愿意開展混合式教學:在本次調查中雖然只有14.71%(10名)的學生對傳統教學方式感覺一般或不滿意,但88.24%(60名)的學生表示可以接受混合式教學方式,且愿意與老師通過手機軟件等方式進行主動溝通。3)對網絡資源的學習態度:66.18%(45名)學生覺得有用才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57.35%(39名)同學偶爾有或基本沒有網絡學習計劃,對于影響網絡學習主要因素64.71%(44名)的學生認為網上信息量太大,且良莠不齊,66.18%的(45名)學生認為受與學習不相關的因素干擾,91.18%(62名)學生可以接受網絡化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更有8%的學生認為可以激發學習熱情,但對于網上自學的時長75%(51名)的學生認為網上自學時間適宜在2 h以內,88.24%(60名)的學生可以接受傳統和互聯網教育模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見學生對于學習網絡資源的要求既要求與所學內容密切相關,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擾,因此通過手機APP輔助教學平臺傳遞與課程密切相關的資源將更容易被接受。
2.2 理論知識考核 結果表明,混合式教學法理論考核成績較傳統教學法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提示混合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理論知識水平。結果見表1。

表1 理論知識考核結果(x±s,n=72) 分
2.3 “《臨床藥學》混合式課堂教學改革模式調查問卷”結果 本調查問卷共由16道題目組成,主要對學生職業規劃、課程內容評價、混合式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調查。72名學生收回有效問卷65份,具體結果如下:1)職業規劃:52.31%(34名)的學生畢業后選擇參加工作,44.62%(29名)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86.16%(56名)的學生有基本清晰的職業規劃或研究專業方向;2)課程內容評價:93.84%的同學認為臨床藥學課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的實驗課對學習幫助很大,對于臨床藥師參與的拓展課內容學生更想聽到內容的前三位依次是臨床藥物治療學知識(33.85%,22名)、臨床藥師工作內容(27.69%,18名)、臨床用藥案例(26.15%,17名);3)混合式教學效果:學生們認為混合式教學對于提高學生能力的順序依次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收集整理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效果83.08%(54名)的學生認為有較好的效果。
本文采用“藍墨云班課”輔助進行簽到、課件分享、資源共享、測試等教學活動,能夠滿足不同學生對于傳統課堂的需求,同時能夠輔助教師進行更多的統計工作。邀請工作在一線的臨床藥師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講解,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工作實際,使學生了解臨床藥師的日常工作,開拓了學生的專業視野,對于學生未來職業規劃有引領作用。實驗課的開設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臨床藥師不僅僅要學好書本知識,還要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并學會融會貫通,對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同時借助“問卷星”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并有利于進行教學效果的測評。但面臨著高校中越來越多的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或者混合式教學方式上課,學生由于課程多、學習量大等而出現逆反心理不配合的情況[6]。但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我校并未大規模實施翻轉課堂或混合式教學,總體上,從學生學習情況及對混合式教學的滿意度等方面來看,面向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傳統教學+拓展課+“藍墨云班課”+實驗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設計在《臨床藥學》課程教學中一定程度上是有輔助的。
[1]耿艷杰. 臨床藥學研究與學科發展[J]. 生物化工, 2017,3(1): 77-79.
[2]張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 2014, 24(4):27-32.
[3]許鑫,李丹,李艷雙,等. 混合式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5(12):19-20.
[4]黃曉巍,劉佳,林賀,等. 臨床藥學教學中采用病例討論及處方分析的嘗試[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33):6692.
[5]李逢慶. 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 現代教育技術, 2016(9):18-24.
[6]舒杭,王帆,袁璐. 混合式教學中規則逆反現象的解讀與解決[J]. 中國遠程教育, 2016(5):23-28,79-80.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ixed teaching method o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Pharmacy
LIU Jia, BAO Huiwei, HAN Dong, LI Lijing, HUANG Xiaowe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 varie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eld of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network teaching, a mixed teaching model came into being.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method to Clinical Pharmacy teaching work can mak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network teaching complement each other,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c and eff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n fnd related factors and experience about personnel training.
mixed teaching method; clinical pharmacy; teaching model
R95
A
2095-6258(2017)04-0658-03
2017-04-11)
10.13463/j.cnki.cczyy.2017.04.049
2015年吉林省高教學會課題(JGJX2015D80)。
劉 佳(1982-),女,博士,講師,主要從事臨床藥學與中藥藥理學研究。
*通信作者:黃曉巍,女,主任藥師,電話-15948000740,電子信箱-1594800074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