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紅
摘 要 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專業的技術人才、完備的軟硬件設施和先進的信息服務手段,具備為開放學習服務的條件。此外,我國高校圖書館正從傳統向數字化轉變,資源更加豐富,為讀者提供的服務方式也越來越便捷,通過增加社會服務功能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在不斷完善和改進中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推動高校圖書館發展。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既有可行性又有服務地方社會的必要性,可通過資源共享和信息服務打造公共閱覽平臺的互助作用,真正實現全民閱讀。
關鍵詞 高校 圖書館 全民閱讀 社會服務
0引言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使用是適應當代社會文明進步和發展的要求,在黨和政府積極倡導和推動下,“保障全民閱讀權利,實現共享閱讀快樂,建設書香社會,全民閱讀”使我國服務環境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由于條件限制,有些高校的價值觀還沒有轉變,對于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工作開展的并不順利,阻礙了全民閱讀的進程。這些高校的負責人應該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營造“書香中國”。
1全民閱讀帶來服務環境條件的變化
1.1頂層立法環境發生改變
全民閱讀立法是建立全民閱讀工作長效機制的迫切需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5年2月25日發布的《關于開展2015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加快推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立法進程,發布《國家全民閱讀中長期規劃》。教育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5年5月剛剛頒布的《關于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應用工作的意見》第八條就明確表述了,中小學圖書館與本地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少年兒童圖書館、高等學校圖書館要積極開展合作,推進資源共享,探索實現通借通還。中小學圖書館要主動探索向社區、社會開放,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
1.2社會文化教育的價值維度發生了變化
全民閱讀倡導每位國民必須給正能量閱讀以更多的時間安排,用以公共教育文化服務的投入也必須給予惠及度的關注,盡量擴大惠及人群,讓更多的人享受正能量閱讀,實現教育文化服務增值,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增值和社會共同價值凝聚力的增強,樹立追求包括雅生活與和諧社會關系在內的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全民閱讀是保持國家持續蓬勃發展活力的一項重要的社會基礎性工作,是中華民族文明成熟的重要標志。
1.3文化教育服務向社會生活延伸
全民閱讀就是把閱讀變成國民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實際上會無形地影響著每個人的理想生存智慧,培養手不釋卷,關照閱讀的習慣,讓先進文化滋養國民生活,通過國民學習力向創造力轉化,從而實現個人文明自由的發展和整個文明自由國度的實現。
2當前國內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現狀
2.1對外服務缺乏合作意識
受傳統的教育理念與管理歸屬的影響,國內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角色定位仍局限于高校的教學和科研輔助中心,長期服務特定類型的讀者也給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帶來思想和意識上的限制。從本質上講,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是高校資源與服務的社會化拓展和多元化發展,需要與社區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等同質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尋求對于社會用戶的有效服務。然而,高校圖書館在社會服務過程中仍然具有明顯的自我中心意識,缺乏主動服務意識,且與其他公共服務部門之間缺少聯系,合作意識低下。
2.2相關法規不健全、管理體系不完善
各國各地情況不一樣,導致了針對高校圖書館社會化的立法情況步調不一致。例如在美國,高校圖書館的費用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所以高校面臨著政府的問責和監督,政府通過立法強制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例如夏威夷州針對夏威夷大學圖書館制定的《圖書館對外服務條例》,明確要求圖書館應該為政府部門、商業機構、社會公眾提供館內閱覽、外借出館、參考咨詢等服務。有了法規的支撐,該校圖書館對外服務工作的開展非常順利。我國高校在對外提供服務過程中遇到了種種限制,比如,高校圖書館沒有收取校外借閱者押金的權限,無法保障書籍按時完好歸還;圖書館的人員和技術不足以支撐服務整個社會讀者;政府和高校對于圖書館的經費支持不足等。
2.3書籍資源限制
高校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主要是以專業性文獻和學術性文獻為主,其主要是以學校的教學科研、專業學科、人才培養為目的,所以相對來說比較欠缺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連的一些特色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造成了制約。隨著近年來各大高校的擴招,急劇增加了讀者的數量,此外由于圖書館所實行的定人定編、定崗定責的管理制度,嚴重造成人員不足的情況。除此之外,由于高校圖書館所使用的一般都是局域網,這就導致了圖書館內的各種資源很難被外界所共享,這無疑也對圖書館的社會化造成了一定的制約。
3高校圖書館做好社會服務工作的建議
3.1完善相關法律、細化規章制度
建立、健全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相關法律法規是保障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關鍵,需要政府和學校公共做出努力。地方政府賦予高校圖書館開展服務的一些基本權利,比如分配給社區民眾借閱證時收取一定數額的押金,從而保障圖書按時完好歸還等。學校層面也應在管理方面做出創新,保證圖書館社會化服務質量,如針對借閱時間、借閱數量等出臺相關細則;適度增加圖書館服務人員,提供技術支持,以應對大量的社會讀者。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需要更加豐富的傳統館藏資源和數宇資源,政府和學校應給予經費方面的支持以保障對外服務的質量。
3.2改變服務理念,促進“同等服務”
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為了進一步融入社會,響應國家對于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的號召,應當從服務的方式、內容和范圍上部分放寬對于社會讀者的“限制”。具體包括:首先,提升社會讀者的閱覽和外借權限,實現與在校讀者同等的權利,但應當優先響應校內讀者的服務需求;其次,降低服務收費,對于老幼讀者可以考慮免除辦證、閱覽等基礎費用;再次,開展聯合認證服務,在其他高校注冊的社會讀者,可以享受本館的對外服務。對于大部分社會讀者而言,基礎服務是他們主要的服務需求,高校圖書館應當改變服務理念,減少限制,促進對校內外讀者的“平等服務”。
3.3定期提供社會服務
高校圖書館畢竟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如果全天候對社會開放,學校人流量變大,一些不法分子乘機進入學校,不僅會影響學校治安,而且勢必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充分考慮學生作息時間,采取定期開放的措施。比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每學年的寒暑假,向社會人群開放,或者是每月的固定時間,這樣的資源開放措施既可以維持高校教育的正常開展,同時又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讓更多的社會人群受益于高校圖書館,可謂一舉多得。
3.4創新服務方式
圖書館應針對不同的社會讀者群,開展個性化服務。比如:針對中小學生,要利用節假日提供內容活潑、有趣、知識性強的圖書供他們閱讀;針對學校周圍的社區群眾,提供體閑娛樂的報紙、雜志讓他們借閱;針對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特色數據庫,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根據他們的需要定期開展服務;同時,對科學研究用戶開展查新服務、定題服務或專題情報服務,開發校友服務平臺,提供個人用戶服務,發揮文化“播種機”的功能,舉辦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像是讀書會、報告會、座談會、講座、書畫展覽、書刊展覽、人才教育培訓等。
3.5改進管理方式
對于管理方式的改進,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內部進行管理方式的創新,從組織結構、資源、人員、工作考核等方面對各種資源進行科學的配置,比如說,在組織結構上可以構建以社會用戶為主的信息服務、特色閱覽以及公關等服務。另一方面政府以及高校應該對圖書館的服務效益評估和考察進行改進。從高校的角度來說,要想樹立起社會化的意識,那么就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和人員方面的支持,而從職能部門的角度來說,則應該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客觀的對圖書館的社會化進行評價,以按量補償或者是委托購買等方式支持和承認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
3.6提高館員素質
館員是各大高校圖書館管理圖書資源的工作人員,他們是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的直接操作人員,對其開放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要想保障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效果,必須要提高館員的素質。第一,要求館員轉變觀念,認識到圖書館對外開放是一件服務社會的事情,強化社會服務意識,所以在平時工作中要認真熱情,積極對待;第二,加強專業知識的培養,在高校圖書館資源對外開放時,承擔咨詢專家、信息導航員的角色。與此同時,高校還要支持館員走出去,根據每個館員的特點,比如專業特點、性格特點等多方面的因素,深入社會,比如舉辦專題講座、圖書活動等,為社會人群答疑解惑,吸引更多的人群進入高校圖書館,進一步提高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
3.7重視媒體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
社會用戶長時間以來甚少接觸或使用高校圖書館,大多數社會用戶對于高校圖書館是否對外開放,開放內容有哪些,如何獲取服務等不夠了解。部分高校圖書館即使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服務,但是由于宣傳工作不到位,往往很難取得良好的社會服務效果。由此,圖書館可以利用社會媒體進行宣傳,提升圖書館知名度。圖書館可以利用社區報紙、宣傳欄、地方電視臺、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如重慶大學圖書館先后利用社會媒體發布了開放對外借書、逸夫樓圖書館向市民免費開放等系列宣傳通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還可以利用網絡媒體,推廣圖書館服務。通過讓參考咨詢館員加入社區微信群、QQ群、網絡論壇等方式,提供并宣傳圖書館服務,拉近高校圖書館與社區用戶的距離。
3.8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高校圖書館要想順利地進行社會化服務,那么就應該打破傳統的局限,要積極參與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建設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圖書館如果想要參與到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體系當中,那么提供信息文獻資源方面的幫助是主要的一個途徑。圖書館的基層建設并不難,困難的在于想要持續的供給文獻資源就需要有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而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費用相對來說持久且穩定,同時館藏規模大體系完備,利用率卻并小高。據了解,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館藏利用率一般都在50%左右,有大量的館藏閑置,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當中這些資源是完全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
4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時,應根據學生的作息特點規劃開放時間,服務與管理的方式也要相應的進行調整,提高館員素質,重視媒體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構建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從而讓更多的人受益于高校圖書館,加快我國精神文明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白蘇紅.關于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的探索[J].學理論,2014(27):152-153.
[2] 楊文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差異與改進策略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7(0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