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是我國加強與中亞、東南亞、歐盟等國家與地區經貿文化往來的重要戰略,作為全面開放的戰略,“一帶一路”的推行不僅能夠加深我國與世界多個國家與地區的經貿往來,而且也為我國的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的契機。“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的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步伐加快,同時產生的知識產權爭端也在不斷的增多。知識產權在“一帶一路”推進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的保護我國的知識產權,提升我國的知識產權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
中圖分類號:F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23-0163-02
作者簡介:田宜鑫(1998-),女,漢族,四川成都人,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及知識產權法。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挑戰
“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的國家有65個,不同的國家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的體系不同,而且在沿線的國家中,如俄羅斯、歐盟等國家或者組織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并且建立十分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從當前國際形勢上看,我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知識產權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服務上存在不足
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做法上看,如俄羅斯等國家通過設置知識產權專利商標局作為主管機構,負責知識產權審查與許可的相關事宜,而且俄羅斯早就將知識產權法進行民法典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多數的政府都通過設置專門的機構服務海外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為企業提供全面多元化的知識產權的維權服務。目前我國的政府關于保護海外企業的知識產權機構主要是工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版權局等機構,但是從服務的信息提供上依然存在不足,缺乏海外知識產權智庫的建設,缺乏“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信息平臺的搭建,導致企業能夠獲取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信息較少。
(二)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欠缺
知識產權是國際貿易的一個核心的問題,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下我國的企業要快速的走出去,必須要做好知識產權的布局,但是從我國企業的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現狀上看,我國的企業并未真正做好迎接“一帶一路”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如我國的“飛鴿牌”自行車的商標尚未走出國門就已經被印度尼西亞搶注,而國內著名的“海信”電視進入歐盟必須要更改商標,主要在于其英文的商標已經被德國的西門子搶注,國內電子產品的領軍企業聯想在進入多個國家都必須要更改LOGO……這些都是我國企業走出國門面臨的知識產權糾紛問題,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缺乏認識,總是等到自身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想到拓展國際市場才進行海外注冊,但是早已經被搶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國內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其面臨的東道國更多,而且不同東道國的知識產權體系存在差異性。目前國內的企業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在面對知識產權貿易的壁壘或者是糾紛時往往選擇將希望寄托在政府,這種缺乏主動性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難以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品牌影響力。
(三)缺乏完善的“一帶一路”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制度
知識產權保護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中存在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同的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迥異。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的立法比較晚,而且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體系的構建上存在重復規制、或者空白規制的現象比較多,知識產權保護的標準與國外的存在較大的差異。“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為主導提出的,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制度的構建上,既不能盲目的追求發達國家的模式與標準,又不能一刀切的推行我國的標準。如針對商標權的地域性、互聯網著作權的國際傳播性特點,如果構建“一帶一路”特色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制度,成為當前的一大挑戰。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對策
知識經濟時代使得知識產權顯得尤為重要,知識成果能夠轉化成為經濟利益,在如今的國際貿易競爭的格局下,如何融入國際通行的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則同時,提升我國的話語權,減少國際貿易知識產權糾紛,并且有效的維護海外企業的合法權益,成為當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發展方向。
(一)發揮政府在“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上的服務職能
“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下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我國的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上存在欠缺,需要政府做好引導與服務的工作,政府應當積極的做好以下的幾個方面的服務職能工作,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第一,建設“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的信息發布平臺,政府應當建立統一的“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信息發布平臺,通過平臺對知識產權的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如對于沿線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專利等信息進行披露,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服務,同時要通過知識產權信息平臺的方式建立知識產權預警分析機制,為海外企業知識產權項目的推進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的信息與建議。第二,政府應當建立“一帶一路”智庫,通過智庫的建立幫助海外的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與意見,并且通過加強智庫的成果轉化,擴大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話語權。第三,發揮中國知識產權聯盟在“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作用,積極與沿線國家進行協商,共同制定符合區域利益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協議。此外,政府還應當提供更多的資源條件,如對海外企業商標注冊費用進行一定的補貼,鼓勵企業進行海外商標注冊。
(二)增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一帶一路”倡議下知識產權的保護必須依靠企業提升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企業要制定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劃,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同時,企業要充分的了解東道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政策,要針對不同東道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品牌保護的策略。企業要加大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的建設,要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戰略,通過積極利用政府提供的官方數據進行形勢的分析,而且積極的搶占知識產權注冊或者是商標保護的先機,不斷的進行知識產權的布局,減少知識產權的貿易糾紛與風險。
(三)完善“一帶一路”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政策
我國要完善國內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要迎合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的發展需求構建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要建立不同層次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與政策制度,在制定相關的知識產權政策時,要根據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知識產權保護的標準與強度進行制定,要有針對性,尊重不同國家的知識產權文化的差異,不同行業的發展差異制定不同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切實保護我國的知識產權,促進我國民族品牌的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王蓮峰,牛東芳.“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風險應對策略[J].知識產權,2016(11):94-97.
[2]丁珮琪.“一帶一路”建設中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9):174-175.
[3]姚遠.論知識產權糾紛之起源及其“不訴之課”(ADR機制)——與“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接軌[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30-37.
[4]戴紅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現實困境及路徑探索[J].新絲路(下旬),2016(05):28-29.
[5]王宏.“一帶一路”戰略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J].人民論壇,2016(17):85-87.
[6]方琳瑜,宋偉.“一帶一路”戰略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與管理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08):152-154+172.
[7]張長立,高煜雄,曹惠民.“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路徑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5(05):5-9.
[8]張占江,王良猷,李珊.“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5(06):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