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魯甲
【摘 要】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以來,中國加大了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系,英語作為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越發受到各國的重視。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英語逐漸成為我國學生的必修科目,與語文、數學三分天下。近年來,家長和教師越發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小學作為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開端,英語作為小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對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產生影響。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教師致力于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推動英語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關鍵詞】英語;教學;案例
隨著新課改浪潮的推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時不只是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同時還要重視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利于學生日后自主進行英語學習。當下英語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影響教學效果,小學英語作為學生英語教育的基石,對學生日后英語學習有著重大的影響,根據當前英語教學的現狀,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特點,進行優化整合,改變以往枯燥沉悶的英語課堂,克服傳統教學中的弊端,消除學生對英語的恐懼心理,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理論知識,提高課堂質量,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為日后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是教師依據教材資料、教學任務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明確教學目標、教學中的側重點及難點問題、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科學劃分課堂時間,以期確定一個完善的教學方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實現最佳教學效果[1]。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遵循系統性原則、程序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反饋性原則,對設計方案進行嚴格審查,確保其科學合理性,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免設計的方案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英語與漢語相比,不僅單詞構造、發音及語法結構有很大的不同,其語義與語境也是天壤之別,我國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說:“就句子結構而言,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英語多長句,而漢語多短句,英語多從句,漢語則分句居多,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以往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時,由于小學生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有限,所以教師多是機械性的對學生進行說教,讓學生背誦單詞,熟讀課文,了解中英文互譯即可,多是教師臺上講,學生下面聽,學生儼然成為人工復印機,感受不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英語教學設計
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設計時,首先要先對教學對象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著眼于學生的終身教育,將學生從書本和課堂上解脫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深入調查,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便于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所裨益[2]。農墾小學健全了基礎設施,教室配有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科技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像教師可以搜集視頻資料,如各種電影動畫片,選擇與教材知識貼近的視頻課前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教師也可以在教授專業知識后播放視頻,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聽力。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創設情景模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鍛煉學生的發音,英語是一門有別于漢語的語言藝術,需要學生“說出來”,改變以往啞巴英語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此外,教師也可以開展游戲教學,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重新燃起英語課堂的生機,像教師在教學生單詞時可以將單詞寫在卡片上,找一些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不要只是跟著教師讀一遍,老師適時給予學生鼓勵,面對陌生的知識,學生難免會退縮,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以便學生真正理解英語知識的內涵。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準確把握學生知識鏈條上的漏洞,對其進行針對性教育,幫助學生建構完善的知識框架,提高課堂效率,創設高效課堂,推動英語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堅持理論實踐相結合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打破以往啞巴英語的教學局面,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目標,在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的同時,兼顧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莉芬.基于建構主義的英語精讀教學設計案例研究[J].校園英語,2014(34):20-21.
[2]李榮華.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誤區剖析及改進建議——以新版《新標準英語》(三起)四(下)M5U1為例[J]. 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