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媚
【摘 要】主題式閱讀教學是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比較受歡迎的教學方式,通過主題式的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同時還可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就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分析了主題式閱讀教學目前的現狀與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學會語言的使用,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為學生以后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雖然小學語文課本中挑選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但是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語言功底,提高其文學素養,老師必須尋求有效的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就是事先確定閱讀的主題,然后針對這一主題閱讀類似的文章,從而引導學生從這些文章中總結相同點,掌握分析的方法。
1主題式閱讀教學的意義
主題式閱讀教學的意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進行主題式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在確定閱讀主題之后,學生會在這一主題之下閱讀多篇文章,而由于每個文章的內容以及表達的思想不同,學生就會在這些文章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發現自己的喜好,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學生期待可以讀到自己喜歡的文章,所以他們在課堂上就會更加投入地進行閱讀,減少老師的講課時間,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例如,我們在某一單元中確定教學主題為“多彩的生活”,在這一主題下課文中所提供的文章有《我們的民族小學》、《槐鄉的孩子》等,為了增加主題教材內容,老師再提供《孔雀舞》、《大自然的口哨》、《彩色的夢》等文章,而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及對生活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進行閱讀,進而提高對多彩生活的理解,培養閱讀的興趣。其次,主題式閱讀教學可以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語文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朝更高層次發展的必要條件。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獲取所需的知識和信息。而主題式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們在進行主題為“智慧光芒”的閱讀教學時,教材提供的課文有《烏鴉喝水》、《司馬光》和《稱象》等。這些文章都是關于如何通過智慧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我們提供《三擊掌》、《小兔運西瓜》等文章。小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會思考其中的問題,并在文章中尋找答案,進而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問題
2.1扭曲閱讀的目的
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一切以學習成績為出發點,老師和學生都過分重視考試,也扭曲了閱讀的目的。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國的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一些學校表面上開展閱讀教學,但實際上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將平時的閱讀教學當成考試的閱讀訓練。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思考能力的鍛煉,學生之間缺少交流,學生自己對文章沒有形成一定的認識,只是單純回答老師的問題。過于功利化的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教學的意義,也無法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感情,這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相悖的。
2.2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小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首先,由于老師教學方式的不合理,讓學生在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時缺乏確定性,對閱讀沒有目的性,不知道該閱讀哪些書籍。其次,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閱讀時間。由于學生對閱讀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在平時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去閱讀課外文章,同時由于現在網絡的普及,學生的課余時間都用在上網、打游戲上,根本沒有時間進行閱讀。
2.3轉移閱讀的重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語言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卻忽視了閱讀的重點,過分重視字詞句的理解,忽視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使得學生只是在表面上對文章有一個理解,但是卻不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層含義。例如,一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閱讀教學轉變為閱讀訓練,學生在分析文章時只需要找關鍵詞,忽視內容理解,這樣學生根本無法正確理解文章內涵,不利于學生文本理解能力的培養。
3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實踐
3.1合理選擇閱讀材料,明確閱讀主題
確定主題是進行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所以老師應該根據教學需求選擇閱讀材料,明確閱讀主題,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進行主題式閱讀教學之前,老師應該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選取合適的閱讀材料。例如,老師可以將教材內容作為開展主題式閱讀教學的依據,在學習《長江之歌》時,老師發現學生對長江的了解不多,無法真正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這時老師就可以確定以“長江”為閱讀主題,讓學生在這一主題之下進行課外閱讀,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內容。
3.2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積極活躍的閱讀氛圍可以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來,還會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層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老師要根據教學情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例如,老師在講解《我的老師》這篇文章時,首先對文章中的詞句、段落進行講解,然后留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行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進而營造一個尊師重教的閱讀氛圍,老師給出相關主題的文章,讓學生自行閱讀,相互交流心得,然后總結出對尊師重教的理解。
3.3結合實踐活動,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開展相關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實踐活動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開展以“走進自然”的主題閱讀活動時,老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去領略自然風光,感受自然的魅力,在林蔭下、花草旁閱讀相關書籍,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的體會,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視野。
4結語
綜上所述,主題式閱讀教學雖然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老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及學生沒有形成閱讀的習慣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開展主題式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馮苗苗.“微筆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7(22):137-138.
[2]鮑宗武,黃華瑛.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浙江教育科學,2016(05):34-36.
[3]畢銀檜.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索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1+21.
[4]孫彥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9):53-54.
[5]舒建斌.基于網絡的小學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實踐和探索[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3(04):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