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潮金
【摘要】好的提問是一種藝術。所謂提問的藝術,就是靈活自如、創造性地運用提問,切實有效地發揮提問的多重功能—既檢查學過的知識,又“溫故而知新”,引出新的課題,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為了真正地進行課堂上師生的雙向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強化提問意識,努力創設問題情境。這既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體現,又是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同時,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使學生從敢于提問到善于提問,逐步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一方面,要從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出發,從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出發,抓住要害,有目的地設計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也就是要把問題設計在節骨眼上,真正起到提綱挈領、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認知實際出發,所提問題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要能夠引起他們解答的愿望和興趣。
由于每節課的類型不同,教學內容和目的要求不同,提出的問題類型也必有所不同。即使是同類型、同內容的教學,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的設計也要采用不同的類型和方式。因此,課堂提問要用多種多樣的類型與方式來設計問題,以其自身的靈活多變去適應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要求,從而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一、懸念式提問
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需要,教師在講讀課文前,盡可能巧妙地提出一些懸念式問題,以吊起學生的“胃口”,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在所要解決的問題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探究課文。如寧鴻彬老師教《七根火柴》一文時,一上課,寧老師先講小說的背景,學生朗讀全文后,他要求學生以紅軍博物館解說員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展臺上陳列的六根火柴的來歷。比一比,看誰介紹得好。這種變換角度新穎獨到的復述,不但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而且明明是七根火柴,老師怎么說是六根火柴呢?這就于無疑處置疑,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
二、激發式提問
在課堂教學基本結束或告一段落時,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進一步揭示課文中那些貌似自相矛盾,實則相輔相成的地方激發學生深入思考,讓他們對教材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如錢夢龍老師教《愚公移山》一文時,提出一個問題:“愚公笨不笨?”問題似很平常,也談不上新意,但這樣的激發提問,能讓學生再次思考、討論,加深了對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的理解和領會。
三、牽引式提問
在課堂教學中對有一定難度的文章,可以根據教材的重難點由淺入深地設計問題,并注意把難點化大為小、化繁為簡。在疑難一個個排除之際,就是教學任務完成之時。如教《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時,可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魯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2)本文論述雷峰塔的倒掉,為什么文章開頭先描寫未倒掉的雷峰塔?(3)作者為什么總是希望雷峰塔倒掉?(4)文中透露出作者對法海怎么樣的思想感情?(5)文章后半部分的議論中插入一段蟹和尚的敘述,你覺得有必要嗎?為什么?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討論,然后再幫助他們一個一個解決問題。這樣以探討解決問題為主,化難為易,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比較式提問
比較式的啟發提問,可以起溫故知新、觸類旁通的作用,教材中可比較的內容很多,如孔乙己和范進的比較、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比較、白楊樹和楠木的比較……通過比較,引導學生比較思索,讓學生學會對事物進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歸納,促進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
五、想象式提問
想象是智力的翅膀。初中生內心充滿著神奇和向往。啟發想象符合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語文教材中令人想象之處很多,教師若能不失時機地提出想象,促使學生不時地展開想象,必將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思維能力。如有位教師教《善待生命》一文時,提出問題:“假如你的生命還有六個月,請回答我,你最想做的事是哪些?最想見的人是哪些?最想和誰說話?你認為一生中是否仍有遺憾?你的遺憾是什么?為什么?可以選擇回答,也可以全部回答。”此類的提問舉不勝舉。
六、質疑式提問
從某種意義上說,提出一個問題要比回答一個問題的意義大得多。學貴有疑,“疑”是積極思維的結果。如《出師表》一文中“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這一句,學生提出“圣”字不能按課文注釋譯為“圣明”。理由是古代漢語中“圣”有四種解釋:1.最崇高;2.稱學識或技能有極高成就的;3.宗教徒對所崇拜事物的尊稱;4.封建帝王的尊稱。按上下文的意思,“圣”應是第4種譯義。“開張圣聽”應譯為“擴大圣上的聽聞”。對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既培養他們的質疑興趣,也鍛煉了他們的思維。
總之,提問的類型與方法多種多樣,必須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進行靈活設計,以期取得提高學生興趣和思維能力的最大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以為用課堂提問就可完成語文教學的一切任務,以至于忽視其他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的做法顯然是不正確的。課堂提問的運用應和其他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容并蓄、相得益彰,從而真正實現教法的優勢互補,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愿語文教師做個有心人,不斷探索,精益求精,創造性地運用課堂提問技能技巧,挖掘和掌握其中的奧妙,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編輯: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