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珠琴

【摘 要】習作對不少語文老師和學生來說真的是難言的痛:學生談“文”色談,望而生畏;老師呢,使出渾身解術,往往收效甚微。如何立足課堂教學,借助教材適打破這“雙難”的僵局,變為師生皆大歡喜的“雙贏”局面呢?隨文練筆,是很不錯的方式,也許真會讓師生雙方皆感嘆:“習作,想說愛你也不是那么難嘛!”
【關鍵詞】找切入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縱觀我們當前的語文教學,最大的問題不外乎讀和寫“分家”,學生的課堂所學不能為他所用,導致讀寫脫節?!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密切結合?!薄伴喿x是寫作的基礎” 1
那么,我們的習作該如何從課文中“取經”,讓讀寫融為一體呢?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隨文練筆”的訓練模式后,收到了意想不到,頗有成效。“隨文練筆”顧名思義就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巧妙地利用文本進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寫作訓練,它融讀寫為一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互為一體,相輔相成,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能加速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2值得一提的是,隨文練筆屬于課堂上的“依瓢畫葫蘆”,和其他形式的作文相比,可能更單調無趣。假如教師不深入解析教材,精心地設計安排,學生怎么會買賬呢?于是,隨文練筆練什么?怎么練筆?成了擺在每一個語文老師面前的必修課題。
一、找準讀寫結合的切入點
語文教材大多文質兼美,是絕佳的學習范本。語文老師要立足課堂,從教材中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借文發揮”。因此,我們每一個老師要有意識地尋找讀寫結合的契機,吃透教材,根據學情,把練寫巧妙地植入備課、上課及作業設計的過程之中。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組課文的主題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個組課文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大自然的美,而且每篇都是可以稱為“經典”的美文。我們可以設計以下的讀寫訓練點:
二、隨文練筆中“寫”的主要形式
隨文練寫,從語言文字的呈現形式來說,大體上有三種:
1.用“詞句”
詞語和句子是閱讀和表達最基本的構成,寫詞句絕不是簡單的抄抄寫寫,而是隨文練寫的重要一環。例如,人教版第六冊《媽媽的賬單》,在檢查了詞語的認讀情況后,選擇部分詞語進行填空,從而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她是我的朋友》時,學到“迫在眉睫”一詞時,問學生還能想到能替代它的詞語嗎?學完《晏子使楚》后,問學生你想用什么詞或句子送給楚王呢?
此外,讓學生提出問題、簡單批注、只言片語寫讀后感受等,也是隨文練筆的重要方式。
2.仿“片斷”
寫片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文本構段方式的模仿。如《富饒的西沙群島》寫魚多的特的總分式、《桂林山水》中寫漓江水和桂林山的并列式等。一種是利用課文空白或留白,進行補充或擴展。
3.寫“全篇”
寫全篇比較多樣??梢岳m寫,像《窮人抱回孩子以后》《凡卡的信寄出以后》《小木偶有了表情后》……;可以進行古文新說的改寫,像把《村居》《游山西村》《秋思》《鄭人買履》等古典作品改寫成現代文;可以是教授新課前的個性嘗試,比方說讓學生先牛刀小試一下《我的拿手好戲》,學習完《絕招》后,再進行修改完善;可以是閱讀后的實踐。如學了《貓》后模仿遷移式地寫一寫我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學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后,寫寫××的四季等。
三、多樣練寫,讓課堂流光溢彩
隨文練筆的方式不少,如何讓每一次的訓練都能落到實處,扎扎實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呢?教師要深入文本,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心中有數。練筆的方式要因文而異,因生而定。教師還要重視說與讀寫的關系。一般來說低年級多說少寫,而高年級則要多寫少說了。此外,練筆要打通課文與生活的橋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而提高學生的動筆興趣;要及時肯定學生練寫中的閃亮點,給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讓學生漸漸消除對習作的恐懼心理,慢慢愛上習作。
1.模仿經典
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特別經典的地方找出來,進行仿寫,通常能收到令人驚喜的結果。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不論是全篇的組成還段落的呈現,都值得學生的模仿借鑒??梢宰寣W生仿照課文中的段落,也進行一段景物描寫;或者模仿課文的 “總分總”形式、“時間”順序寫一篇寫景文章。
2.創意續寫
五年級的《楊氏之子》的結尾耐人尋味,可以讓學生說說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話后做到反應,學生個性的理解和表現,絕對令你驚喜連連。又如學完《窮人》后,讓學生給桑娜一家設計一個未來,進行續寫,學生更能體會文學大師這樣結尾的意圖。
3.色彩補白
在有意或有意間,作者在寫文章時會留些“空白”。課文中這些留白,是學生閱讀時浮想聯翩的“圣地”,當然也是孩子們進行練筆的“廣闊天地”。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中,教師利用課文中描寫余震的空白點,要求學生發生時手術室情景。學生根據平時觀看的抗震視頻和震后新聞,寫得繪聲繪色,很容易就感悟到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的崇高品質。又如《普羅米修斯》中,課文講述人類沒有火時的悲劇生活時,只用了短短的一句話。為此,筆者就抓住這空白點,讓學生進行練筆:寫寫沒有火時,人類生活有多不便。這個點選得好,學生寫得也不錯,主人公的形象更高大立體了。
4.添枝加葉
有些課文的某些地方比較單薄直白,如能在這些地方進行練筆,就能使文章厚重飽滿起來,對學生的閱讀感悟大有作用。如《草船借箭》中,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時的對話,提示語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筆者讓學生在自主理解的基礎上完善提示語,學生寫得很是不錯,人物形象顯山露水。在《香港,璀璨的明珠》中,筆者抓住“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讓學生用語言文字各式各樣的商品具體地呈現出來,香港的繁華自然凸顯出來。
5.撥動心弦
我們的課文中有不少“動情點”,如能讓學生情與文本情相融合,便能奏出人世間最美的旋律。在《一面五星紅旗》一課,在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艱難處境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訓練:當面包店老板拒絕“我”的求助時,如果你在現場,見此情景,你會怎么做或怎么勸說老板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寫得很是精彩。在《媽媽的賬單》中,小彼得讀著媽媽的賬單時,情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播放《懂你》的音樂,引導學生寫出小彼得此時想到媽媽的呵護他的哪些情景。一不會,一幅幅溫情的畫面躍然紙上,甚至有同學熱淚盈眶。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版
[2]《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