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有三項主要任務:一能尋找有價值的信息,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結果;二能加工處理信息,解釋原因,得出文本沒有明確陳述的結論;三能思考文本內容,給出自己的判斷。學生學習與掌握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方法,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意義重大。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分析能力的需求將日益突顯。因此,我們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非連續文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據資料顯示,上海參加了2009年PISA測試,學生在連續文本分量表上平均分為564分,居第一位,且遠超第二名,但非連續文本分量表上平均分為539分,在多個國家、地區之后。分析發現,上海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比較善于閱讀小說、散文等連續文本,但在閱讀圖表、表格、清單等非連續文本上表現相對薄弱。
近兩年我區小學高年級語文檢測中,都出現了“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題。“非連續性文本”是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出現的一個新術語,在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中,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如此表述:“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那么,什么叫非連續性文本,如何有效開展“非連續性文本”教學?
什么叫非連續文本①?非連續性文本來自國際閱讀素養測試項目,是相對于連續文本的。簡單地說,連續文本基本上是語言文字與篇章結構按一定邏輯順序組成的文章或讀本,目前我國語文教材中所選課文絕大多數屬連續文本。而非連續文本,雖然也是內容相關,用語言文字和符號組成,但前后內容并不是按事件發展或邏輯關系排列的,如各種地圖、合同、發票、廣告、圖表、說明書、統計資料等。至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即通過閱讀數據、表格、說明書、地圖等進行說明、解釋和討論,其關鍵詞為“說明、解釋、討論”,說明、解釋、討論什么?顯然是文本中的信息,這與課程標準中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目標中提到的“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相吻合。
當下,互聯網的發展一日千里,讀圖時代、媒體時代,信息大量以碎片狀呈現,如何有效地提取、整合并利用這些信息,無疑將成為網絡時代學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如何有效開展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
一、準確把握年段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要求是放在第三、四兩個學段,第三學段“課程目標與內容”明確提出,“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而第四學段則是“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能領會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顯然,兩個學段要求不同,小學階段的要求是閱讀簡單的“圖文組合”的非連續性文本,在理解基礎上能夠按要求找出“有價值的信息”。至于較抽象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則是第四學段的任務。準確把握年段目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不要拔高要求。因此,我們的教學更多限制在信息提煉整合層面,而不需要進行復雜的計算和推理。
二、要注重閱讀策略的指導
對傳統的連續性文本,《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看法、表達見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主要體現為對信息的獲取、處理和評價。測試考查的是學生根據材料提供的線索和情境獲取、分析、解釋信息,并對信息做出判斷和評價的能力,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連續性文本”和“連續性文本”的呈現方式不同,也就決定了閱讀策略有所區別。我們重點應指導學生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整合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推論。
(一)善于發現有價值的信息
學習應與生活緊密相連。現實生活中,學生已廣泛接觸非連續文本,如電視廣告、導游圖、玩具說明、游戲指引等。因此,相對而言,學生對于這些文本并不陌生,而難點在于圖表數據的閱讀。閱讀圖表時,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標題。標題是對整個圖表內容的概括,反映圖表主題。如《第九小學學生視力調查統計表》②(見表1),標題告訴我們,表格提供的是對第九小學1800名學生的視力進行調查的統計情況。
2.分類和要素。圖表有折線圖、扇形圖、柱狀圖、表格等不同形式,而表格是基本測試型,以上各類統計圖在六年級第二學期數學課會學習,因此在第二學期可以納入檢測范圍。讀表格首先要確定統計的要素,如對《第九小學學生視力檢查統計表》的閱讀,要看各年級的近視率,然后觀察各年級百分比的變化,這樣我們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如一到六年級近視率不斷上升;男生近視人數比女生高;三年級近視率上升最快;等等。
3.讀數據。圖表以數據或線條反映問題,閱讀時要進行縱向、橫向比較,從中得出結論。閱讀《第九小學學生視力調查統計表》,我們會發現二到六年級近視率是上升的,各年級的近視率基本上是男生比女生高。
4.解析。要重視審讀配合圖表而出現的文字內容,如《第九小學學生視力檢查統計表》下面,就有這樣的文字“觀察發現,五六年級部分學生非常喜歡玩電腦游戲,有同學還帶手機到學校,課間偶爾拿出來玩一下。在寫字比賽中發現有些同學頭太靠近書寫紙”。這兩句話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圖表所要傳達的重要信息,利于我們比較準確地得出結論。在此可以反映用眼習慣與近視有關系。
(二)有效提煉信息進行整合
說明書是生活中極常見的非連續性文本,如何閱讀提煉信息?以《小兒止咳糖漿說明書》為例③,重點做到以下三點:
1.讀文字知大意。通過瀏覽,知道《小兒止咳糖漿》的主要內容結構:成份、性狀、功能主治、產品規格、用法用量、生產日期、有效期、批準文號、生產企業、注意事項等。
2.讀問題找信息。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說明書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問題,篩選比較,找出如“生產日期、有效期、適用人群、主治功能”等重要信息,如果適用癥狀,則再選擇條目“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仔細閱讀。
3.整合信息簡潔作答。找到針對問題的信息后,要進行綜合分析,說出理由,回答時語言要簡潔。
(三)嘗試簡單推論
非連續文本考察的是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因此,在發現有價值信息、提煉整合信息的基礎上,還要嘗試簡單分析推論,才能解決問題。如給學生提供《珠江晚報》(2016年12月16日L08版)發布的“平安指數”表,表格中列有珠海市各區各街道治安違法、消防、交通警情宗數,以及平安指數,還用四種不同顏色標注各街道的平安提示。問題為:我家住在香洲區,媽媽喜歡逛街,請你給媽媽近期逛街提出安全建議。要解決此類實際問題,首先學生要瀏覽表格,了解內容大意。接著思考逛街時要注意的事項,特別是治安和交通情況,此外,因為住在香洲區,香洲區是珠海市的主城區,逛街一般就在這個區域。此時,就可找準關鍵內容:香洲區內,拱北街道違法警情最高,還有交通警情和消防警情,最重要的是平安指數只有40。最后作出自己的準確判斷,即建議媽媽最近逛街可選擇吉大、香洲、新香洲等片區,盡量不要選擇拱北片區。
非連續文本的閱讀,有三項主要任務:一能尋找有價值的信息,以快速得到所需要的結果;二能加工處理信息,解釋原因,得出文本沒有明確陳述的結論;三能思考文本內容,給出自己的判斷。學生學習與掌握非連續文本的閱讀方法,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意義重大。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對非連續文本閱讀分析能力的需求將日益突顯。因此,我們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
注釋
①《什么是非連續性文本》微課,網址http://183.232.145.246/Uploads/weikeyun/1908/iie.htm
②《如何讀懂一張表格》微課,網址:http://183.232.145.246/Uploads/weikeyun/2169/main.htm
③《怎樣讀懂說明書》微課,網址:http://183.232.145.246/Uploads/weikeyun/2198/main.htm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