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琴
摘要: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由片面學習轉向全面學習,由狹義學習轉向廣義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在多年任教低年級語文教師期間,摸索總結出幾種適合低年級學生學拼音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學拼音;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整體改革的要求是更新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強化語文活動,優化語文環境,其中改革課堂教學是核心。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習方式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由片面學習轉向全面學習,由狹義學習轉向廣義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漢語拼音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顯得抽象、枯燥,但這一教學內容卻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語文新課程標準》進行大膽的教學改革,教學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在任低年級語文教師期間,摸索總結出幾種適合低年級學生學拼音的途徑與方法,在此與大家共勉
一、看
看插圖、看掛圖、看投影,啟發學生思維。從圖中體會字母的形和音。新教材上每個字母都配有形象生動的、極富童趣的插圖,有的圖表示字母的形狀,如蠶表示“s”,椅子表示“h”,傘把表示“t”等;有的圖表示字母的音,如人們用力砍柴發出ei、ei、ei”的聲音。更多的圖則既能表示音又能表示形,如刺猬“c”、氣球“q”、母雞“j”、西瓜“x” 等等。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這些插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通過看圖對字母有了一個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有效地幫助學生識記和發音。
二、聽
在一年級拼音教學中,學生主要是模仿學習,因此聽清楚發音尤其重要。所以我經常讓學生聽錄音范讀,聽教師范讀,體會發音的方法、發音的部位和發音的特征。我通過播放錄音先讓學生對字母的發音有個基本認識,然后進行泛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型,模仿練習,體會發音部位,把聽和看結合起來,分辨形狀相似的字母在發音上的不同。如“b”和“d”、“p”和“q”、“n”“l”、“zh”、“ch”、“sh”和“z”、“c”、“s”之間的區別,看聽結合,突破了拼音教學的難點。
三、讀
學生在聽的基礎上,進行拼讀體驗,體會發音的部位,發音的特征。教師在聽學生拼讀的過程中,不斷糾正拼讀中的差錯,從而達到發音準確,讀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領讀、指名讀、小組讀,比賽讀,大聲讀、小聲讀??不斷變換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興致勃勃的朗讀練習中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
四、演
巧用拼音的形、音組合等特點進行表演,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學拼音的興趣。學生感到學拼音是一種游戲,從而達到樂學,愿學,主動學。如在教學p、q等字母時,我讓學生把自己的身體作為字母中的“豎”,用胳膊當圓,用身體表演字母。“p”就把右手放在頭上形成右上半圓“p”,“ q”就用左手放在頭頂上形成左上半圓,教師說字母,學生表演字母;利用拼音卡片進行找朋友的表演,找到了,拼一拼;利用兒歌讓學生記憶怎樣給音節加聲調:“小小聲調給誰戴:有a在,給a戴,a不在,o、e戴,u和i在一起,誰在后面給誰戴”。這些生動的師生雙邊活動形式既活躍了課堂,又提高了學生的拼讀興趣和能力。
總之,興趣是學習語文的前提,“愛好源于興趣,有興趣才有動力”教師首先要做到在課堂上正確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其次應努力摸索,探討,總結拼音教學規律,相信一定能夠找出讓學生樂于接受的捷徑,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