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強
【摘要】由于山區的教學資源較為落后,山區小學在語文閱讀教學實施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山區的教師對閱讀教學的忽視以及對課堂內容設計的欠缺。新課改下,教育部門對學生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山區的學校需要積極地響應上級的號召,采取一些有效的解決策略來促進山區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高段閱讀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關鍵詞】山區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在山區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充分聯系學生的現實狀況,根據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及知識結構來設計閱讀教學的實施步驟,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想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第一,教師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與分析,把學生帶入到閱讀教學課堂上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第二,教師要在閱讀課堂中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指導。并且根據每個學生現實情況的不同來采取相應的策略。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個體差異以及對知識的積累程度和思維閱讀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語文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現狀來制訂相應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第三,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還有助于教師把握學生的思維方向。無論從哪個方面來實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都需要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從不同的角度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山區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有效性的評價尺度
有效的閱讀教學,就是要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意識到教學需要面向每一個學生,充分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實施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目的,主要體現以下幾個要求:
(一)以教導學
新課標改革后,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較大的變動,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教學者,而是學生的指導者。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地引導學生在面對閱讀時認真思考,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的實力并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及時地以問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挖掘出學生潛在的才能。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以及自身的閃光點,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實力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來適當地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進程,以便達到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升的效果。
(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想要提高山區小學語文高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最關鍵的是要教會學生閱讀,使學生在閱讀理解中集速度、記憶、理解于一身。在對山區小學語文高段閱讀的教學時,教師要注意閱讀教學并不是把閱讀材料中的知識點講解給學生,而是要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在閱讀中根據不同的材料聯系已學到的知識來活學活用,達到終身受用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造力、記憶力、理解力、思考力以及鑒賞能力的培養,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會樂意去接受新的知識,有效性的閱讀教學就是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調動學生閱讀興趣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采用有典型性、有故事性的背景來引導學生進入閱讀課堂。只有學生在對有故事性的閱讀背景充滿好奇時,學生才會對閱讀內容提起興趣,從而去主動地分析與思考,進而實現山區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的反思意識
閱讀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實施與教師自身具有反思的意識是分不開的。山區小學教師要及時地總結與反思,深入思考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接受程度不斷地改進,使自己的閱讀教學課堂充滿良好的學習氛圍,準確地把握學生對閱讀掌握的情況,找出問題所在,并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任務,有效地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
三、山區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由于在教學模式上受到地域條件的限制,山區會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太適應。常年重復的教學方式讓山區教師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思維,對教學內容等各方面會表現出較大的隨意性,不能夠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這就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及時改正的薄弱環節。所以,山區教師需要在新課改要求下積極地研究新知識,探索課本擁有的應用價值,合理地設計授課內容,充分結合自己的個性化理解,根據課本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自身發展狀況來合理安排閱讀教學。另外,教師還要時刻關注教學計劃是否符合學生的閱讀要求,能不能有效地培養小學高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即使閱讀教學要充分聯系文本內容,還是要學會靈活多變,積極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愿加入到閱讀教學課堂中來。比如教師在講閱讀課文之前,要預先設計好教學的內容,充分考慮閱讀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結合學生的閱讀接受能力,相應地調整教學計劃,保證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二)了解學生的閱讀心理
閱讀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對閱讀十分感興趣的學生才會對閱讀特別著迷,才會有可能利用課余時間來閱讀,并能及時地從閱讀中掌握到基礎的內容。所以,教師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及時地掌握學生的閱讀心理,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有助于保證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尤其對于山區閱讀教學而言,其資源的缺失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結合一定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積累一定的閱讀經驗和知識基礎,切實保證山區小學語文高段閱讀得到有效實施。比如教師在講授閱讀內容時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通過對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表現來了解學生對閱讀的態度,從而促使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態度不斷地調整教學進度,并進一步促進山區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四、結語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占據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學高段語文中,閱讀教學的價值更是無法評估。教師對山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采取的方法,不僅能夠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是所有從事語文教師工作的任務,是符合新課改下對學生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的。本文從研究語文閱讀教學在山區小學高段中實施的作用入手,探討出有效促進山區小學高段閱讀的策略,希望能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永旭.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6(2).
[2]李小軍,鄒紅梅.淺析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
[3]楊娟.小學語文中高段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研究[J].現代交際,2016(11).
(編輯:馬夢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