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濤
【摘要】筆者在所任班級試行了一個階段的循環日記寫作后,學生強烈的新鮮感逐漸平淡,甚者有了像對待作文一樣的抵觸情緒。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循環日記”在交流的范圍、評價的主體、寫作分享的興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此,本文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生;循環日記;“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寫作一直是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比較大的困難之一,難在題材的選擇,難在寫出學生真實而富有童趣童真的生活,難在評價,所以學生都覺得寫作是一個困難。“循環日記”與一般意義的日記有相同之處,即同為日記,但在題材內容、表現方式方法、篇幅長短等要求上比較寬松,靈活多樣,易于學生自由發揮,比一般意義的日記更利于同伴之間、師生之間的評價互助、促進與提高。筆者嘗試了進行“小學生‘數字化循環日記的實踐與研究”,在傳統的循環日記中加入數字化的元素,通過網絡平臺分享、評價,促進日記書寫的管理與評價,期待能煥發出循環日記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又一個春天。
一、三步嘗試走上循環日記的數字化環境探尋之路
(一)紙質日記,循環嘗試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一本日記本,并進行規劃與設計,約定日記寫作的計劃安排,約定相互評價的方法。
(二)分步準備,打牢基礎
A.為了避免操作過程一些不確定因素影響實踐過程,首先分好中差三個層次,選擇家長信息技術水平高的5個學生進行了一個星期的嘗試,然后總結后對原實踐方案進行了調整。
B.針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家庭的信息技術水平、關注信息技術的態度等進行了網絡投票,了解對循環日記和網絡學習的意見和建議。
C.家長會進行宣傳,針對循環日記數字化的實踐進行說明,征求家長的意見,獲得家長的支持。
(三)建設QQ群,具體實施
在初期嘗試中,研究者設計學生的循環日記寫好后拍照上傳,通過QQ班級群進行了分享,及時地把學生的日記更大范圍、更快時間地分享出去,讓更多學生、更多家長、老師都及時關注到,很明顯,學生及家長主動參與積極性很高,互相賞識、激勵、幫助,共同進步。
在嘗試QQ群過程中,曾經還嘗試過利用校園網站和微信企業號。但是從方便、快捷、實用等角度綜合考慮后,仍用QQ群進行具體操作。
二、三項措施實現循環日記的數字化學習方式轉變
(一)校內校外結合共進
循環日記最重要的理念就在于分享,開始時,學生是寫在日記本上,拍照上傳至QQ群,接著鼓勵學生在電腦上直接輸入文字,把文字上傳至QQ群。寫的過程可以在校內完成,也可以在校外完成,寫完后上傳至QQ群。
(二)線下線上評價共贏
線下:學生拿到循環日記本后,首先要對前幾天小組成員的日記進行評價,至少一次,評價以發現優點為主,以文字的形式寫在每篇日記的下面,并輔以打星,最高為五星,并簽名記錄。
線上:日記上傳至QQ群后,要求學生每天把上傳的日記大聲朗讀一遍,并至少對其中的一篇(非本小組)日記進行點評,要求家長盡量配合學生完成后,也至少對其中的一篇進行鼓勵或指出修改意見。老師對每一篇進行適當點評,對共性問題進行指導。
全班51個家庭在線上組成了一個虛擬教室,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人人都有欣賞每一篇日記的機會,人人都有說出自己感受的機會,人人都有與學生、與家長、與老師交流互動的機會,人人都有評價他人和被他人評價的機會,享受著50個同學、上百個父母長輩、多個老師的激勵與指導。有時針對日記中的某一個主題在網上召開專題討論:由陳晨同學的“炒飯”引出了“如何寫好操作說明書”,由王恬同學的“體育課上跳繩”引出了“如何把動作寫生動”,由高宇彤的“小貓之死”引出了“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時針對某一篇日記,展開了全班網上修改大討論。
(三)課外課內合作共生
課外的數字化日記風風火火,課堂內的交流也時時碰撞出火花。除了日常不定時的主題交流外,有定期的大小討論總結會。
一個月為一個小周期,召開一次月度總結會。課上主要討論主題為評優,并對普遍性問題交流出修改意見。課后,學生根據意見對自己最不滿意的一篇日記進行修改。討論主題有:
11月:這個月大家寫得最多的內容有什么?是什么類型的?最喜歡寫的內容有哪些類型?為什么喜歡?12月:什么內容的日記比較難寫?兩個月來寫日記的感受有哪些?1月:期末階段有什么值得你關注的話題?你覺得寫日記最要注意的是什么?2月:寒假生活豐富多彩,你的日記中最想透露出什么樣的感情?3月:如何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寒假中你最關注的一個人是誰?
一學期為一個大周期,召開一次學期“星光燦爛”總結會。會前要求每組學生完成一個循環日記的數字媒體作品,作品中要有每個學生挑選本學期寫得最滿意的一篇日記,最好包含照片,以及自己的朗讀。以打星總數為基礎,結合學生投票評選出最佳日記、最佳作家星、最佳評賞星、最優家長星、最優進步星、最佳攝影星等。
三、三項成果初見“數字化”實踐成效
(一)數字化共享激發學生日記寫作興趣
任何信息資源都具有共享性這一屬性,傳統的循環日記也關注了紙質文本在小組、班級間的共享。但數字化的加入使這一共享性更具魅力,具有更廣的傳播面、更快的及時性、更強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在網絡平臺中樂此不疲,充分激發了學生日記寫作的興趣,更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對于日記寫作的抗拒難題,形成了很多孩子都爭相寫日記,勇于上傳日記,積極互評互動的良性循環。自2016年10月以來,學生共上傳日記1000余篇。
(二)數字化互動提升學生個性心理品質
愿意交流—自信心理提升。學生可以不受時空和傳遞呈現方式的限制,通過學習平臺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有更多的思維時空,能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會,能收到更多的贊揚與鼓勵,強烈的自信能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到互動交流中去。
善于交流—思維方法提升。網絡的互動在分享著所有成員的感受與體會,也傳遞著交流的思想,學生、家長在分享日記、閱讀日記,觀點在碰撞,思維在激蕩,他們也在了解、感受他人的生活,也在學習、模仿、創造自己的生命精彩,思想的深度、廣度在不斷地拓展。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