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肖瑜
中學生要想利用有限的時間更快更好地學好知識,必須掌握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的知識,在此,我們就一同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把握學生心理,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狀態,每個學生帶著某種情緒來參加學習的,積極地如喜歡、愉快、滿意,消極的如緊張、煩躁。如果這種情緒是積極的,將會對學習起到推進作用,相反如果是消極的,將會起到副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該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狀況,積極引導,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記得在一次課堂教學中,外面突然刮去大風,電閃雷鳴,一會就下起了大雨,教室里的同學立刻就騷動起。情緒不能穩定,也不能專心聽課了,我沒有批評他們,想到孩子們的心理,我就大聲宣布:“同學們,我們欣賞雨景吧!”同學們就亮聲歡呼。幾分鐘后,我再引導學生回到課堂中來。此時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都比原先提高了很多。所以我每次備課,不僅認真鉆研教材,還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知識掌握的差異,透視學生的心理狀況,努力尊重每個學生,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是上有提高。每位學生都看到自己在進步著,所以也對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就會樂此不疲,也就是說:“樂學之下無負擔”。
我們現在的中學數學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多于實踐技能的學習。這樣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是: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每況愈下,大多數對學習還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是家長、老師“威逼利誘”的結果。面對這樣的現實,教師“傳道、受業、解惑”的前提是:我們所做的這一切必須要引起學生的共鳴,若引不起學生的共鳴,我們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勞的,“言者有心,聽者無意,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聽的昏昏欲睡”正是沒有引起共鳴的寫照。引不起學生共鳴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所講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脫節。學生不想聽,不愿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覺得所學內容空洞、與生活實際無關。理論知識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結晶。究其本源,無一不是來源于生產實踐。
如何在學生的生活實際與看似空洞的理論之間架起一座認知的橋梁?這是師生共鳴的關鍵,是學生保持學習興趣的關鍵,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這需要教師高超的教材處理能力,找出教材中理論的實踐來源,將高雅的通俗化、將抽象的形象化。使學生有了理論源于實踐、跳一跳,夠得著、努努力,能學懂的感覺。就物理課而言,就是能將所學理論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起來,使學生不覺得物理晦澀難懂,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優秀教師的課,無論導入還是舉例,總是就地取材,信手拈來。
二、重視激勵性教學評價,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全日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而且,數學是一門極其復雜和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很多學生都有過“聽不懂老師講課,學不會數學”的經歷,甚至有的同學對數學產生了一種厭倦和抵觸心理,這就要求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在精神上給予他們鼓勵,幫助他們建立戰勝困難的勇氣與信心。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我們要多跟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互動和交流,對于學生的表現,也要進行適當合理的教學評價,并以鼓勵性語言為主。
比如,每當學生回答完我們的問題,我們可以說:“回答的不錯,答案很標準”“你很聰明,這種解題思路老師都沒想出來”“XX同學是不是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來,大家為他鼓鼓掌”等等,或者一個溫暖的微笑、一次表示肯定意味的點頭,都能向學生傳遞出我們對他們的關懷和贊美之情,從而使他們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三、引導學生找到適合個人的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的方法對學生的成績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俗話說:“實干不如巧干”是有道理的,這里的巧干主要就是講要有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掌握基礎知識每個人要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有人喜歡記憶,有人擅長理解。記憶也要有記憶的方法,比如用編順口溜的方法可以達到快速、高效記憶的目的。理解知識要做到全面深刻的理解,切忌一知半解。二是要注重解題方法的總結和探究。做題目不能僅局限知道一題的答案,要做到舉一反三,通過一道題歸納總結一類題的做法。常規題要總結它的基本解答過程和常規解法,同時也要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一題的多種不同的解法。更重要的是要歸納總結出所學知識的所蘊涵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三是要善于類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掌握學習方法比單純掌握知識點更重要,要善于通過遷移來學習,一種方法可能能在很多地方使用。
總之,筆者就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效率進行粗淺的探討,使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在新課改的引導下,如何有效解決課堂減時不減量這一矛盾,早已成為初中教學教師的首要任務與挑戰。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數學教師更應該根據數學課堂的實際需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以此切實有效的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