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滿娣
【摘 要】低年級寫話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看圖寫話訓練起步,看圖寫話是作文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剛進入小學不久的孩子的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在寫話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正確認識并合理指導,就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表達和寫話能力,為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引導觀察;放飛想象;巧嘴表達;妙筆生花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發展語言、開發智力的重要時期,錯過了這個語感訓練的最佳時期,將直接影響到孩子其以后的寫作能力的提高。要想高年級學生的作文寫得得心應手,應從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看圖寫話抓起。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基礎打好了,樓房才高聳挺立。那么,如何打好基礎,建好“作文”這座高樓大廈呢?我在教學中認真摸索,認為可奏響“四步曲”,以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說話能力和寫話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寫話的積極性,為中年級的寫段,高年級的寫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步曲:贈我慧眼,學會觀察
低年級的寫話以看圖寫話為主。要想寫出符合圖意的短文,需要給學生一雙慧眼,讓學生學會觀察。現行的小學課本都配有彩色的插圖,這些插圖以及積累運用中的看圖說話,學生喜歡看的動畫片等都是小學生寫話的好材料。但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強,在看圖時觀察不全面,往往只看到圖上比較突出的事物。因此,教師在學生寫話時,要注意指導學生認真看圖,掌握觀察的方法。
那么要怎么觀察呢?我覺得可以這樣入手:
首先,從整體著手,看清楚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知道這幅畫上畫有什么人,他們在做什么,他們是怎樣做的,做的結果怎么樣等等。
其次,初步按圖敘述。通過指導觀察,可以讓部分說話能力較強的學生先做示范,完整地說完一段話。要求有一定的順序,條理較為清楚。如果是多幅圖,寫話時,要引導學生比較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和變化,把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件。教師在學生寫話時要及時加以指導。
我在教學寫話時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如: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去觀察圖畫。在學生掌握了觀察順序后,指導學生在觀察過程中要注意看清圖中事物的特點,如:人物的神情、動作,事物的狀態是怎樣的。我讓他們再認真看圖,那只小鳥是什么鳥,它在干什么。有的學生仔細看圖,發現了小鳥在準備食物過冬哩。他們還發現地上的小草都黃了,一棵棵無力地低垂著頭;農民伯伯臉上洋溢著豐收帶來的喜悅……經過這樣不斷地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能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
二步曲:放飛翅膀,學會想象
亞里士多德說過:“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想。”在低年級看圖寫話中,學生學會了觀察,還要有豐富、大膽的想象,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神采飛揚、增光添輝。那么,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以問促想象。由于看圖寫話的畫面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提問,鼓勵學生進行合理想象,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的畫面不斷充實豐富起來。或者由一副圖聯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幅圖,或者由一個動作理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個動作。這就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一個想象點、一景一物、一舉一動,放飛想象,讓童心自由綻放。
(2)挖掘空白處促想象。入選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語言規范、思想內涵豐富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練習寫作的優秀范文。低年級學生的模仿力非常強,課文是他們寫話最好的范本,有了這樣優秀的范本,學生就會很容易找到寫話的支點。例如,在學完《亡羊補牢》后,我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想象,“他及時補牢羊圈之后,一段時間,羊沒有丟失過。可是好景不長,這天,牧羊人一早準備去放羊,清點羊群時,發現又少了一只。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引導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先讓學生說說“還有什么辦法,能夠長期有效地保護羊群,讓狼再也不敢來偷羊呢?”學生打開了話匣子議論起來。由于《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影片家喻戶曉,因此,學生想出的防狼術五花八門。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都將自己心中的想法進行了一番描繪:有的說在羊圈內做一個捕狼的機關,只要狼一進入羊圈,機關的活門就會自動關閉,到時就可關門打狼;有的說在羊圈上安裝隱形電網;還有的說在羊圈里放機器羊……學生喜歡這樣的方式,寫話的興趣益發濃厚,習作也寫得有血有肉,異常生動,此時學生真正品嘗到了“跳一跳,夠得著”的喜悅。
(3)借助聲音促想象。低年級學生往往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的。據此,教師教學時可以將準備好的一段富有情趣的聲音或音樂放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進行想象寫話訓練。可以給學生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汪汪汪……喵喵喵……咩咩咩……呱呱呱……通過傾聽,讓學生辨別是什么動物的叫聲。形象生動的聲音教學遠比枯燥的講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學生習作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
放飛翅膀,想象之鳥才能展翅高飛。想象之鳥一旦高飛,學生的腦海中便會展現新穎生動的意象,創新的萌芽就會破土而出,這樣就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三步曲:練就巧嘴,學會表達
在看圖寫話前,我們要注意指導學生遵循“看——想——說”這一順序,在學生明確圖意要求后,讓學生說說圖畫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抓住重點,尤其是針對圖中想象部分的描述,鼓勵學生敢想敢說。當學生口述內容時,說得不清楚、不具體的地方,可以適當加以點撥,促使他們說話水平的提高。在引導孩子說的時候,還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每次在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時,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興趣盎然,勁頭越來越高。在說話時,經常這樣對他們說:“還有什么不一樣的說法嗎?”“能不能比剛才說的更具體、更生動些呢?”“你用的××詞語真好!”這樣既可以使大家互相交流對圖的理解,還可以相互填補彼此頭腦中的空白,并以此鼓勵孩子們說話的興趣,這樣長期進行訓練,學生準能練就一張巧嘴,不僅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的創造才能也會得到發展。把自己想說的內容表達完整后,再動筆寫,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四步曲:慧心巧思,妙筆生花
低年級學生語文表達能力還十分有限,但他們卻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善用線條、色彩和圖形來表情達意。他們最愛信手涂畫,看到什么就畫什么,想到什么就畫什么。那些充滿童真、童趣的繪畫作品,洋溢著兒童純真、質樸的天性,又何嘗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呢?我們可以把抽象的寫作訓練和想象直觀的畫畫結合在一起,以畫促寫,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畫好后再寫寫畫的意思,用畫畫的樂趣消除寫話的枯燥,長期訓練,就能使畫畫與寫話相得益彰、圖文并茂。
在二年級上冊百花園五的語文大課堂《辦小小手抄報》中,我運用了畫寫結合形式,讓學生先自由組合分工完成手抄報,再把制作手抄報的過程寫出來,由于學生的興趣所在,喜歡玩玩、畫畫,因此那次全班的習作質量有了質的飛躍,其中黃磊、徐川和呂鎣等幾位同學制作的手抄報還在學校宣傳欄展出,他們的習作還刊登在學校《至善蓓蕾》的校刊中呢。
看圖寫話教學,重在常抓不懈。只要我們奏響“四步曲”,就會事半功倍。奏響“四步曲”進行訓練,能夠降低寫作的難度,點燃學生寫作的熱情,使學生進入“樂之者”的境界。奏響“四步曲”,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叩開寫話之門,使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收到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皮亞杰.《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