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艷艷+潘輝
摘 要:數千年前,計量就誕生了,經歷了很多年的發展成為現今的一門學科——計量學,說到計量,就不得不想起質量,他們的關系密不可分,又有實質性差別,計量是質量的保證,但時常被人們忽視,因為質量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人們顯得更加注重,計量則是間接的影響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但二者不可分割,自21世紀以來,我國政府和黨明確提出"建設質量強國"的口號。人們也開始更加注重計量和質量的關系
關鍵詞:質量 計量 關系 強國
一、傳統質量和計量的關系分析
古中今外,在論及計量和質量的關系中,人類過多的追求質量,將計量置于不太重要的地位,他們都忽視了計量才是質量的唯一保證,如果沒有這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無法獲取好的質量。這就好比想讓小朋友學走路,還抱著他怕他摔倒一樣。這種做法無異于緣木求魚,結果什么也沒有改變,這種沒有講求手段和方法的的行為,只強調質量(想小朋友學走路),完全不會起到絲毫作用,所以小朋友不會學會走路,這就相當于質量缺少了計量。
在這種陳舊地、腐朽地觀念的支配下,我國大部分企業非常注重產品的質量工作,對質量嚴格把關,做到高要求、高指標,完全忘記了計量工作是質量工作的保障。很多企業只停留在滿足最低的生產需求水平,而計量則變成了一種次要性的工作。并且,我們在評價一個企業的水平時,更多關注的是企業產品的質量和高端的技術、以及企業的名氣。但是在國外,恰恰相反,他們把計量檢測水平放在首要位置,用計量水平的高低代表一個企業的產品質量水平。可見計量與質量的關系密不可分。
二、現代計量與質量的關系
從古至今,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的計量工作和質量工作,從歷史的長河中,不難發現,計量與質量二者相輔相成。計量現如今已形成了一門學科(計量學),雖然說計量是質量的保證,對于計量與產品質量的關系,不同崗位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認識,但讓大家意見一致的是大部分企業通過加強計量工作,提高了產品的質量,推進了資源綜合利用、節能降低消耗工作,同時,在最基礎的工作中,“計量”往往還是會受到人們的忽視,“注重質量,輕視計量”已成為現實問題,找其原因,是因為影響人的生活和身體健康的可以讓人們輕易看到的就是質量問題,而計量它對人類的影響是間接的,往往不會直接產生影響;由于從事職業的不同,這也就導致了許多人不知道,一個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一定離不開計量,每一種產品都是由很多很多的加工程序和加工材料制成的,每一種材料都需要特定的量,他們量的匹配對產品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而每一種材料的量是通過計量來控制得到的,只在通過計量精確測量的量才能用來加工產品,如果生產過程中不采用計量工作控制量,就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正因為很多科技都做到了計量科技并重,我國的社會發展才會有今天的進步。
拿化學反應來說,計量式和質量也有很大的關系,對于任一化學反應來說,都有一個化學計量式,反應進度即任一化學反應各反應物及產物的改變量均與反應進度及各自的計量系數有關,不同的計量系數會出現不同的化學反應。所以說計量和質量同等重要,且密不可分。
三、我國如果利用計量和質量的關系發展成為富強大國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民生、工業、科技、能源等發展領域,計量都可以派上重大用場,民生計量關系到人類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和一切自身利益的工作,也就是和人類衣食住行有關的事情。它主要包括買賣市場、醫療、交通、加油站等等,而這些全部又都和質量有關,質量和計量相互依存。對于工業企業來說涉及的計量方面比較多,包括家里的電器、溫度、光照強度等,其最終結果是提高產品質量。計量檢定水平直接代表了一個企業產品質量的水平。能源計量檢查可以在線采集實時數據,推動和促進節能減排事業的發展。也就是說計量控制緩解了環境的質量。對于科技方面,計量學是研究測量的實踐活動,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其知識含量是近代科學里最廣泛、最活躍甚至是最高端、最前沿的一些領域。計量被稱為客觀世界的眼睛、手段和工具,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想要取得新的成就,就必須要重視計量工作,并且質量和計量結合,只有提供高科技測量儀器、設備以及非常精密的檢測技術,才能不斷地改善科研條件,提高科研水平,改進科學時間的方法和程序。早日發展成為經濟大國。計量工作不僅僅扮演了一個監督質量工作的角色,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奠基石,在社會發展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結束語
總之,計量與質量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沒有計量就談不上質量。計量是質量的基礎,離開了計量就無所謂質量。我國想要更加富強,就必須把計量和質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經濟科技發展才會有所提升,計量與質量的關系,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對各種材料要求精確計量,并提供精確的數據信息,任何一種材料的量不符合,都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質量決定了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它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而計量是質量達標的唯一有效手段,是現代科技必不可少的一門技術,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更是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
[1]唐國興,計量經濟學 理論、方法和模型,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
[2]朱崇全,產量計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