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英
摘要:隨著社會的需求,職業教育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不適應現在的學生,需要我們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并根據具體學情,進行教學改革。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尋求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的嘗試與探索。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可見國家嚴重缺乏職業型技術人才,然而,數學這門學科作為職業教育教學中的基礎學科,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很大的問題和困難。學生數學基礎差、底子薄,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毫無興趣,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實情和近幾年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教師自己應該對此正確認識,結合自己學生的實情,我們應該尋求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我校六、七年的教學改革,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同行參考。
一、正確認識數學課程,激發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的特點是概念比較抽象,知識比較復雜,可能就會造成很多學生對數學產生誤解,認為數學是枯燥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認真查閱資料,并向學生介紹一下數學知識的背景,培養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向他們介紹一下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祖沖之以及他們的優秀事跡,這樣就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激情,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數學也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的學科,同時也能深刻的表達出對稱美、邏輯美、比例美等。在學習數學中的對稱美時,我們會想到正余弦曲線、橢圓、雙曲線、楊輝三角等,還可以引導學生找出顯示生活中有哪些建筑是對稱的,學生就會想到天安門城樓,人民英雄紀念碑,這樣就把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了解了數學的歷史,從中發現了數學的美,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比如,我們在講解概率時,如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列舉生活實例讓學生學習數學概率,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我們在火車站出口經常能看到有人設局:一共有20張牌,分別為10張10,10張5。由你任意抽取十張,如果數字之和為50、55、60、65、85、90、95、100則勝利,勝利者可以得到大獎。我們首先看到這些數字時會感覺很容易勝利,但是如果我們通過概率進行計算,可以發現參與者勝利的概率不足20%。 總的來說就是,在授課的同時,多結合生活中的示例,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從而進行對知識的研究和探索。
二、樹立學習目標,增強學生信心,循序漸進
在我校這幾年的教改中,從學習“魏書生”到“杜郎口”,再到現在基本成型的“一、三、五”教學模式,教改的主線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和輔導的作用”,在教改的過程中,我們教師一邊嘗試教學改革,一邊尋求適合我校學生實情的教學方法,邊改革,邊反思,從而改進和創新。現在,我們教師自己編寫了教學導學案,在教師的監督和輔導下,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學生對知識點基本掌握的情況下,再進行課堂展示,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解疑、解惑,糾錯,總結。在此過程中,在創新教學方法下,學生慢慢地“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被人教會數學”到“自己學會數學”,我們的學生慢慢地膽大了,敢說而且會說,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自信心越來越足。
三、重視學生暴露出的問題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一般都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會伴隨著對問題的自由討論,這時教師可以從中聽到許多信息與問題,了解到學生的所思所想與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對于那些典型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必須要及時解決,不能因為怕耽誤進度或害怕打亂教學順序而把問題的結癥遺留下來,甚至沉淀下來。對于學生暴露出的問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擊破,做到有的放矢,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如果學生錯用公式較嚴重,那么教師可以從基礎概念的形成過程抓起,重點區分兩種公式間的區別,強調每個公式的適用范圍;如果學生總是在計算環節出現錯誤,那么可以進行一段時間的計算專項訓練,以此來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的問題沒有小問題,任何一個知識盲點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知識體系出現問題,因此教師應格外注意學生經常忽視或者頑固性的問題,對學生問題的解決要做到及時、有針對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
四、每次新課都要安排必要的課堂練習和習題課
做題對數學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要想學好數學,沒有一定量的題目積累是不行的。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在講課之余適當安排一些課堂練習,時間大約占每節課的1/4,這是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與掌握的重要手段,應在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實施下去。課堂練習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解題速度,也可以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培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鞏固所學的內容。在習題的選擇上,教師要做到“別有用心”。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尋找的例題一定要有心,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提高,哪些知識、能力需要培養、加強,教師都應心中有數,不能盲目地為學生布置練習題。要知道,題不在多,而在于精。
五、改進教學方式,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學校在資源配備上較以前有了較大的變化。如今大多數學校都配有多媒體、投影儀、語音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在高中數學課上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新設備進行教學。在數學教學中若遇到一些較為抽象、難懂的知識,教師可以將原本只在紙面上顯示出來的知識通過多媒體活靈活現地展示到學生面前。例如,在立體幾何這一章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轉換能力,學生在剛接觸立體幾何時,可能還不具備這些能力,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投影儀把整個空間轉換過程真實地展現出來,使學生加深對空間圖形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立體幾何思維,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學習效果,而且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總結,職業高中的數學課怎么上,教學改革怎么改,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研究的課題,教師要結合高中學生實際認知發展規律與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認知和發展的教學方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以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數學進行探索與研究,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數學高效課堂,從而不斷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榮幸.淺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J].貴州教育,2009(9).
[2] 曾炎.對中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初探[J].決策與信息(下旬刊),2010(9):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