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文
我是一名初中物理教師,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物理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還負責學校物理實驗室的管理和實驗教學工作。工作中,我時時研究物理教育教教學,研究初中物理知識結構,研究教學方法,研究學生情況。本文針對教育新體制和教育新觀念的影響下對初中物理教學方式進行分析和探索。
一、自主設計實驗,培養學生創性
物理與生活是實踐緊密聯系,如何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同時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這是我們教育的目的。但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實驗教學尤為重要,而且實驗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物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實驗中,實驗設計是實驗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的完成實驗設計,大膽的猜想,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對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還可以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體現在課堂中。不管是實驗準備環節還是安排實驗的過程,教師度應該把整個過程的控制權與主導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能夠自由發揮。因為實驗教學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所以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組來進行相關的實驗設計。比如:在教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來對密度大小進行計算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設計一個相關的物理實驗,使學生通過實驗對物體的質量與物體體積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在這一實驗過程中,學生會通過自己所學到的相關知識對實驗的原理進行分析,并相互討論交換意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托盤天平將一塊石頭的質量測出來,用量筒和細線以及適量的水測出石塊的體積,根據所學公式進行密度的計算;然后將石塊打成若干小塊,取其中幾塊來讓學生再分別測出它們的質量與體積之間的關系進行總結。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可以是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改變自身的學習觀念和實驗觀念,使學生自身思維充分的發散,增強學生的自身創新意識,為學生的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二、教師為學生設立合理的實驗背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教育教學中,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物理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也非常的廣泛,基本滲透到了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個領域。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不要將一些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先讓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盡可能多的給學生留出自己思考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分析問題堅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探索問題的自主性。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加入一些“設疑”環節,盡量多的給學生布置一些自主探究的任務,尤其是在實驗活動中,教師應該多設置一些貼近生活的探究性的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空氣的力量這一課題中,教師可以進行背景設定,給薄金屬罐中加入水,然后用酒精燈加熱,等薄金屬罐冒出熱氣的時候,用橡皮泥把薄金屬罐口堵住,讓薄金屬罐慢慢冷卻,在這時學生就會發現被堵住的薄金屬罐自動變形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可以激發學生自身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對氣壓知識學習的興趣。這時,教師第一時間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里,對學生發出提問。比如:“在薄金屬罐被封住之后,為什么薄金屬罐會自動變形?”“如果不把薄金屬罐堵注,薄金屬罐冷卻后還會變行嗎?”等相關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引導性的問題使學生從各方位、多個角度和多個層面對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思維得到鍛煉。
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教學生的目的,不是要學生能考多少分,而是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得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尤其是物理這門與生活實踐聯系很強的學科。物理現象體現在大自然的每一個角落,體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它來源于生活,也反映著生活,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利用物理知識來分析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也就是使學生學會的理論知識轉換成實際行動,實現思維發展的能力。教師應該通過示范和交流等多種方式教給學生使用物理知識的方法。比如:在學習“慣性”這一課時是,教師可以以乘車作為例子,對乘車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向前傾,有時向后倒,有時向左傾,又是向右傾等不同狀態進行分析,給學生講解慣性在這四個狀態中的作用。這樣可以使學生們突出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
總之,目前初中物理教學是讓學生走進物理世界的大門,使學生接觸物理知識的起點,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老師要不斷的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是有趣的,學習物理是有用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孜孜不倦、刻苦認真、鍥而不舍。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為新時代的巨人。endprint